你知道吗,我最近看那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报告,看得我直犯嘀咕。
极氪一下子干到六万多台,我朋友老张,那个死活不肯换电车的,估计这会儿肠子都悔青了。
说起来,我刚入行那会儿,做科技报道,就是喜欢搞这种“蒙太奇”的剪辑法。
你得把时间线打乱了,像玩拼图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地往一块儿凑,读者看着才有劲儿。
要不,一板一眼地按时间顺序来,太没意思了,跟念说明书似的。
比如这次的极氪,我跟你说个早先的事。
大概两年前吧,我跑一个车展,极氪那会儿刚冒头,大家对其高压平台还有点将信将疑。
我当时就写了个稿子,没按顺序写,上来就描述了一个车主,深夜在高速上,插枪七分钟,车子“噌”一下又满了血。
那画面感,跟现在他们推的900V,充电7分钟补500公里,简直是异曲同工。
对了,我那时候为了那篇稿子,差点没被编辑骂死。
我把技术参数藏到后面去了,前面光在那儿渲染那种“说走就走”的自由感。
编辑非说我“不专业”,说我把重点给虚化了。
我说,哥们儿,这不叫虚化,这叫“情景先行”。
就像看电影,你得先把高潮给你看一眼,读者才有劲儿往回倒腾,看看到底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你看现在极氪的900V,810公里续航,这不就是把两年前那个“深夜快充”的梦想给坐实了嘛。
老张那会儿老说,油车就是牛,加个五分钟就完事儿了。
现在呢?
极氪直接把时间缩短到七分钟,而且是补足500公里。
你说这算不算“降维打击”?
蔚来那边,交付四万多,涨幅吓人。
他们那个换电站,我记得我第一次去探访,那阵仗,跟科幻片似的。
一辆车开进去,底下伸出机械臂,咔嚓一换,跟换电池包似的。
我当时就想,这东西,真能普及开吗?
成本得多高啊。
那时候大家都在嘲笑,说这是“烧钱”的玩法。
我跟你说个我翻车的经历。
有一次我报道换电,我图省事,就写了句“蔚来换电,省时省力”。
结果呢,一个开蔚来的老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说他上次跑西藏,换电站排队排了仨小时,差点没把我骂出圈。
我当时就老实了,赶紧发了个更正,说我之前说得太笼统,跑极端路线,规划还是得有。
做新闻嘛,就得这样,不能光听一家之言,得接地气。
蔚来现在搞多品牌,乐道L90,萤火虫,这是在学谁呢?
学人家“广撒网”呗。
就像你家楼下那煎饼摊,以前就卖一套标准配置,现在为了拢住更多人,得搞个“豪华版”加烤肠加薄脆,再来个“经济版”只卖鸡蛋。
这都是为了圈地盘。
阿维塔呢,这哥们儿就是“傍大款”的典型代表。
华为一出手,那真是“如虎添翼”。
阿维塔12带着华为的ADS 4+,三颗激光雷达,这配置一亮出来,就不是跟你客气了。
我跟你说,我认识一个搞自动驾驶的朋友,他跟我说,现在这套系统,已经不是“能用”的问题了,而是“好不好用”的问题。
就像你以前骑自行车,能骑就行了,现在人家给你配了个电动马达,你还能拒绝吗?
你说这三家,极氪用“快充速度”砸市场,蔚来靠“补能网络”稳住基本盘,阿维塔借“华为智驾”上位。
他们走的路线,就像是武侠小说里,有人练的是“快剑”,有人玩的是“内力深厚”,还有人干脆找了个“武林盟主”当靠山。
我跟你说,这种爆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投入。
就跟咱们小时候玩弹珠子似的,你得一颗一颗地磨,磨得圆润了,才能在地上滚得顺溜。
这新能源的架势,算是立住了。
四季度这仗,肯定打得更凶。
我等着看呢,谁能把这“内卷”的劲儿,最后转化成真金白银的口碑。
这事儿,比看电视剧有意思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