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二轮、三轮、四轮车因便捷实惠,用车方便等诸多特点,成为了许多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在城市短途通勤、快递配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电动车的大量普及,各地交通管理政策持续收紧,电动车上路越来越难。罚两轮、限三轮、禁四轮!电动车上路为何这么难?业内人说出2个原因!
两轮电动车罚款不断,上路门槛越来越高
当前,许多城市对两轮电动车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交警在路口设卡检查已成常态。自“禁摩限电”政策实施以来,电动两轮车的管理逐步规范化,但也带来了诸多限制。
1、必须上牌:现在,所有的电动车上路都要登记上牌,否则扣车罚款。
2、限速要求:新国标电动车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超速车辆将被认定定为“非标车”,不能办理正式号牌上路。
3、严查各种违规:比如不戴头盔、违规载人、闯红灯、逆行等,这些行为已经成为交警重点查处对象。
在各种管理的加持下,电动车上路门槛不断提高。尽管这些规定旨在提升交通安全,但对于依赖电动车通勤的普通市民来说,心理压力可不小,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罚款甚至扣车。
电动三轮车管理同样严格,限行严重
相比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的处境更加尴尬。虽然它的载货能力更强,是许多小商贩、快递员的“谋生工具”,但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三轮车往往被贴上“影响市容”“阻碍交通”的标签,多地出台限行政策,禁止驶入主城区,比如广东、深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核心区都禁止电动三轮车通行。
除此之外,在高架桥、城市快速路路等区域,由于三轮车速度较慢,同样也不能驶入。
低速电动四轮车、老年代步车直接被禁止上路
如果说两轮、三轮车还能在部分区域行驶,那么低速电动四轮车(俗称“老年代步车”)的处境更加艰难。这类车辆因无需驾照、操作简单,深受中老年朋友喜爱。
然而,由于这类车辆普遍未通过国家安全标准,没有在工信部机动车名录中,事故率高,成为重点整治对象。但近年交管部门严查无牌无证四轮车,一经发现直接扣车。
电动车上路为何这么难?业内人指出2大原因
1、电动车“爆棚式”发展,带来诸多乱象及问题
过去十年,电动车的数量呈爆棚式增长,但配套管理未能跟上。在城市道路上,电动车闯红灯、逆行、抢道等现象普遍,导致事故频发。
在地铁口,商场周边电动车扎堆停放,堵塞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乱象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迫使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于是,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随之而来……
2、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标准不一
目前,我国电动车管理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现象,很多政策以及管理标准的制定,都是建立在“问题产生”之后,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就拿超标电动车来说,每个地方的管理规定都不一样。过渡期不同,所以上路规定也不一样。
电动车管理趋严是大势所趋,但在执行过程中,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避免“一刀切”地禁止上路、禁行。对于职能部门而言,要明确电动车生产标准、行业规定,让车主有法可依。最后笔者想说的是,电动车治理不能只靠“罚、限、禁”,如何在安全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才是关键所在。对此,你们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