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上市刚收尾,新能源销量过半,燃油车阵营有起有落

午夜,展厅的灯光亮得有些突兀。一排排新车静静陈列,前脸反光熠熠,中控屏还夹杂着系统初始的蓝色冷光——像极了医院CT室里未被占用的设备,大隐隐于市。9月的新车上市活动刚收尾,销售员们悄悄摸摸收起写有“新能源特惠”“购车无忧”字样的立牌,留下一地细密脚印。上新、让利、比价,在这里永远是主旋律,胜似一场现代化的猎场,即使没有野味,也总有猎物。

新车上市刚收尾,新能源销量过半,燃油车阵营有起有落-有驾
新车上市刚收尾,新能源销量过半,燃油车阵营有起有落-有驾

你其实很难想象,仅仅一个月,中国乘用车零售就卖掉了超过210万台车,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新能源。这不是一个谦虚的数字,也不是“宣传用语”——而是赤裸裸的数据切片。按照乘联会的说法,“新能源占比超过53%”,再往前数三个月,这个数字就像是在递进跳高,每个月都比上个月多一点。至于燃油车,某些人或许还以为站在终点吹口哨,其实不过是叫好声里的配角罢了。

但别误以为这场热闹属于所有人。对于燃油车阵营来讲,这场秋天是一场集体减肥运动,只有肌肉选手大众和丰田还没被饿晕。一汽-大众牢牢咬住前三,上汽大众也还算稳健,丰田靠一副混动老底仍能挤进“榜单十强”——市场像个爱开玩笑的老师,偶尔会留下老学生最后一个奖状。你要说本田、日产,只能苦笑,“曾经有多火,现在就有多冷”。某些燃油车主流玩家跌幅触目惊心,真有一点纸牌屋倒塌的肃杀。有人默默守摊,有人盘算盘算起新路线。

相比之下,新能源车企则仿佛逆水行舟中突然遇到顺风。比亚迪“友商们都忙着刷榜,而自己是在做地图”。秦L DM-i、海鸥、宋PLUS一通组合,简直像在打通关,销量绕圈狂奔。吉利银河“突然开挂”,成为增速新贵,奇瑞旗下的捷途甚至玩起三级跳,销量直逼6万。单车、多车,都不耽误把蛋糕吃到最大。这一轮,让多年的市场守护者只剩下一句“孩子们长大了,家长要学会放手”。

出口则是小镇青年漂洋过海的故事:奇瑞、比亚迪、长城汽车带头冲刺,9月出口分别突破10万、3万、4万辆,一时间,“中国车在海外”成了资本市场的新话题。国内卷不动的,走出去卷邻居;国外看不懂的,只好先入乡随俗。技术、供应链和成本控制,把中国汽车产业拼成了全球工艺品大卖场,而这不是哪个国家能轻松学会的绝活。

但事情并非一条路走到黑。新能源的高歌猛进,也难掩结构性冷暖不均。二线新能源品牌边笑边流泪,表面叫好内心忐忑,哪怕市占多一点,也怕生存少一点——卷价格、卷技术、卷补能、卷服务,最终比的还是谁更挺得住腰杆。燃油车没有死,只是没那么体面而已。像轩逸、朗逸、速腾靠稳定性、小毛病少和地级市的“朴素审美”依然能挺住一片天。RAV4荣放等SUV维稳市场,帕萨特、凯美瑞的混动版本则是老兵不死,只是悄然转型。

这轮市场变局里,政策像教练,时而护犊,时而催促。“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活动如约而至,成了买车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你以为车企在拼杀,其实政策才是幕后三头马车之一。有些自主品牌靠新政走稳正轨,有些合资老将则像坐过山车一样,开心不过一个季度。

讲这些不是自夸某条路线的对错。制造业的周期律和市场无情,比每年车展的场地铺装还要冷酷:过去合资独领风骚的日子变成今日自主“带头做题”的局面,谁都知道没什么永久的赢家。曾经的大众、丰田,靠规模和口碑站稳阵脚,如今守的是阵地、拼的是效率。新能源崛起,背后却还有电池、芯片、整合供应链、海外布局等多重必答题。逻辑很简单:谁具备体系能力,谁能活下来。

作为“职业看客”,这些年的套路其实早看麻木。高光之下,暗涌才是真实。“销量排行榜”本来就是遮羞布,寒流和暖流共生是常态。你见过自主品牌工厂下线时一片欢呼,也见过某些二线新势力投产未满就资金告急。大家挤着同一个门槛进来,总有一批人被挂在门外。新能源的好,更多是政策、资本和用户需求共振的结果,燃油车的“稳”,则是几十年工程师高血压换来的。你问未来站谁——说真话,那只能请时间慢慢说。

产业窗口期已至,无数厂商、技术和人才重新站队——有的人抢技术红利,有的人赌情怀情结,有的人只赌一口饭吃。我们这些码字分析的,唠到天黑也只是看门外的热闹,然后想一想自己下次买车会不会后悔。毕竟,汽车只是产业,不是信仰。

最后话留一半:如果你正犹豫换新能源还是买油车,是不是也该问自己——真想要什么?省油、炫技、省心、面子,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没人可以帮你做决定,市场更不会偏爱某个人的焦虑。但如果你今天买了一辆让你满意的车,那就是你此刻最好的选择。谁说不是呢?

你怎么看,今年这个“冷热交织”的车市?

新车上市刚收尾,新能源销量过半,燃油车阵营有起有落-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