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5L这回真是下了狠手,价格直接打穿地板。谁能想到,一台挂着奥迪标的豪华中型SUV,起步价能干到24.98万?这不是指导价,是实打实的终端成交价,这波操作,简直让人惊掉下巴。
新款指导价比老款低4万,这本身就够劲爆了,结果市场终端再狠砍10万。34.98万的门槛,硬生生拉到25万以内。这力度,放眼整个豪华市场,都是炸裂级别的“厚道”。
这极致性价比,直接引爆了销量。过去一年卖了147819辆,月均稳稳过万。近三个月更是夸张,分别成交14788、16228和13348辆,把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奔驰GLC和宝马X3都甩在身后。数据最有说服力。
这价格,对那些预算有限又想圆豪华品牌梦的人来说,诱惑力太大了。花差不多的钱,直接提走一台奥迪,这品牌力,谁能不心动?不得不说,奥迪这招以价换量,玩得太溜了。
但话说回来,任何超乎寻常的“厚道”背后,都藏着取舍。这台24.98万的Q5L,“牺牲”了什么?首先是动力总成的调整。发动机还是那台熟悉的2.0T,分190匹和245匹两种调校,零百加速最快7秒,日常动力肯定绰绰有余。
然而,变速箱从之前的8AT换成7挡湿式双离合,这点变化,对驾驶平顺性有极致要求的可能在意。更让一些奥迪老粉纠结的,是引以为傲的quattro全时四驱,变成了更偏向经济性的适时四驱。
这些调整,显然是为极致成本控制做出的妥协。但平心而论,对大部分只是在城市通勤、偶尔跑跑高速的用户来说,适时四驱也完全够用,影响不大,算是在价格面前可以接受的“代价”。
再看车本身。外观设计,怎么形容呢,就是很“奥迪”,很中庸,很保守。六边形大嘴中网,熏黑处理,配上那双犀利的矩阵式大灯,辨识度是有的。侧面那条经典的贯穿式腰线,让车身看起来不那么笨重。
可整体确实偏保守,跟设计越来越大胆激进的竞品比起来,气场上确实输了点。尾部设计更是平淡无奇,除了那个看着有点张扬的排气装饰,几乎没啥亮点。颜值嘛,胜在耐看,属于那种老少皆宜、不会出错的类型。
作为中型SUV,尺寸上它也没啥优势,长4770mm,宽1893mm,高1667mm,轴距2907mm。跟奔驰GLC、宝马X3同台时,确实气场上不占上风。
但实际空间倒是不错,特别是后排,腿部空间挺宽裕,身高1米8的乘客坐着也舒服,不会顶膝盖。这点对于家用来说,还是挺重要的加分项。
不过,后排座椅坐垫有点短,对大腿承托不足,中间地台凸起也比较高,这些都是小瑕疵。但在24.98万这个价格面前,多数人大概率会选择性忽视,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内饰设计也是奥迪的老套路了,环抱式中控台稍稍偏向驾驶员一侧,搭配10.1英寸悬浮屏和全系标配的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科技感是有的,但跟现在满大街的新能源车那种铺天盖地的屏幕阵列比,就显得太“传统”了。
幸运的是,它保留了大量的实体按键,这点我个人很喜欢,盲操方便,功能分区清晰,实用性满分。游艇式挡把设计也算是提升了点车内质感。整个内饰氛围就是务实好用,没啥花哨,但挑不出大毛病。
底盘方面,前后都是五连杆独立悬架,这配置在同级里算是拿得出手的,看得出奥迪没有因为价格下来就在看不见的地方缩水,这算是另一个“厚道”的地方,保证了基本的行驶质感。
所以你看,24.98万的奥迪Q5L,它不再是那个追求极致性能或设计前沿的Q5L。它是奥迪在中国市场,面对激烈竞争,扔出的一个“王炸”。用牺牲部分配置和设计上的妥协,换来了庞大的价格敏感群体。
它成功地将豪华品牌的门槛拉低,让更多人有机会触碰BBA的光环。月销过万,甚至超越竞品的数据,就是市场给出的最直接反馈。这波操作,确实“厚道”得让人惊掉下巴,也让对手头疼不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