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上汽名爵(MG)的一系列操作,确实让不少人看得有点迷糊。
就在前不久,MG在天津办了个大活动,高调宣布要全面拥抱新能源,说这是品牌第二个百年的新开始,一副要跟燃油车彻底说再见的架势。
可话音刚落,他们紧接着就发布了2026款的MG5,这可是一台地地道道的纯燃油车。
这就好比一个人刚宣布要开始吃素,转身就点了一盘红烧肉,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还没完,另一个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是他们同时发布的两款车。
一边是这台新款MG5,定位在6万元左右,主打的就是一个亲民实惠;另一边,却是一台名叫Cyberster的纯电敞篷跑车,起售价直接飙到了32万。
从几万块的家用车,一下子跳到三十多万的跑车,这个价格跨度也太大了。
这种种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举动,让很多人心里都打了个问号:MG这到底是在唱哪一出?
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其实,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似矛盾的点串联起来,就能发现,这背后是MG为了在激烈竞争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的一套深思熟虑的组合拳。
首先,我们来聊聊那个最让人不解的问题:为什么一边喊着“All in”新能源,一边又在更新燃油车?
上汽的高管们给出了一个很实在的解释,那就是“一手抓现在,一手抓未来”。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既要低头看路,也要抬头看天。
所谓的“现在”,指的就是燃油车市场。
虽然我们天天看新闻,感觉新能源车已经铺天盖地,渗透率也确实超过了50%,但这并不意味着燃油车就没人买了。
恰恰相反,在广大的市场里,尤其是在一些充电设施还不那么完善的地区,以及对价格特别敏感的消费者群体中,燃油车依然有着庞大的需求。
对于MG来说,燃油车业务是它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和利润支柱,是公司能正常运转、员工能发得出工资的根本保障。
就像咱们普通人过日子,得先有份稳定的工作能挣钱吃饭,才能琢磨着去投资理财或者学个新技能,一个道理。
特别是在海外市场,MG的燃油车卖得相当不错,比如MG HS这款车,在英国就曾经多次拿到过单月全市场的销量冠军。
这说明,燃油车这块蛋糕不仅还存在,而且MG还能从中分到很大一块。
所以,继续推出像新款MG5这样的燃油车,就是为了稳住这个基本盘,保证企业有持续的现金流。
说得再直白点,就是先挣到眼前的钱,才能有资本去图谋更长远的发展。
而所谓的“未来”,指的就是新能源。
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任何一个想在汽车行业长期发展的品牌,都不能忽视这个方向。
如果到了今天,一个车企还只抱着燃油车不放,那基本就等于放弃了未来一半以上的市场。
MG显然不想做那个被时代淘汰的品牌。
所以,他们下定决心,拿出100亿的真金白银,计划在短短两年内推出13款新能源车型。
这个速度和投入,在行业里是相当惊人的,也足以看出他们的决心。
简单来说,MG的策略就是用卖燃油车赚来的钱,去大力投资和发展新能源技术与产品。
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当下的生存,又为未来的竞争储备了充足的弹药,两条腿走路,走得才更稳。
说完了燃油和电动的布局,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让人感觉跨度很大的问题,就是从6万的MG5到32万的Cyberster,这个价格区间是怎么考虑的。
这其实关系到MG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
MG从诞生之初,骨子里就带着“年轻”的基因,它的目标一直是为年轻人造车,而且是要造“买得起、玩得嗨”的好车。
“买得起”,是MG品牌的根基。
像MG5这样6万元级别的车型,就是这个定位的最好体现。
它让很多刚刚步入社会、预算有限的年轻人,能够以一个相对轻松的门槛,拥有人生的第一台车。
这是MG与最广泛的年轻消费群体建立联系的桥梁,也是它销量的基础。
没有这个庞大的用户基础,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玩得嗨”,则是MG品牌的灵魂和追求。
32万的Cyberster跑车,就是这个追求的极致展现。
它可能不会卖出几十万台的销量,它的主要任务也不是为公司贡献利润。
它的存在,更像是一面旗帜,一个精神图腾。
它的作用是向所有人展示MG的技术实力和品牌高度,告诉市场:我MG不只会造便宜的家用车,我也能造出代表着速度与激情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梦想之车。
Cyberster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MG的品牌形象,让人们在想到MG时,不只联想到“性价比”,还能联想到“个性”、“潮流”和“驾驶乐趣”。
所以,从MG5到Cyberster,MG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从塔基到塔尖都非常完整的产品结构,既有能走量的亲民车型稳住大盘,又有能提升品牌调性的高端产品作为引领,让整个品牌形象变得更加立体和丰满。
当然,光有清晰的战略和产品布局还不够,因为眼下的市场环境实在是太残酷了。
在国内,各大品牌为了抢市场,价格战打得刺刀见红;在国外,尤其是在欧洲这个MG的重要市场,又面临着欧盟加征高关税的贸易壁垒。
在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下,MG必须找到一个能够破局的“杀手锏”。
而这个杀手锏,就是与手机巨头OPPO的深度战略合作。
这个合作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首先,两个品牌的调性非常契合。
MG主打“年轻、风尚、智趣”,OPPO的标签是“年轻、时尚、美”,他们的核心用户都是对科技、设计和个性化体验有很高要求的年轻人。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是双方在战略上能够完美互补。
OPPO在全球拥有超过6亿的ColorOS用户,这是一个巨大的软件生态系统,但它本身不造车,缺乏一个强大的硬件载体。
而MG呢,车子卖到了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硬件实力雄厚,但在智能化体验上,尤其是在面对全球不同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时,需要一个更开放、更强大的智能生态来赋能。
于是,一个有庞大用户生态但缺车,一个有车但急需强化智能生态,双方一拍即合。
而且他们的合作,远不止是把手机屏幕投到车机上那么简单。
他们共同发起了一个叫“智慧车联开放联盟”(ICCOA)的组织,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全量生态上车”。
这个联盟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不像有的车机系统只能绑定自家的手机,他们的目标是让市面上绝大多数安卓手机都能无缝连接,给用户最大的选择自由。
这对于MG的全球化战略至关重要,它可以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为全球用户提供一致的、领先的智能化体验,以此作为对抗贸易壁垒和同质化竞争的有力武器。
双方的合作已经深入到联合定义产品、联合开发技术、联合营销等多个层面,未来的MG新车,将深度融合OPPO的生态能力。
可以说,与OPPO的联手,是MG在新的竞争格局下,为自己找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机会”(Opportunity),也是他们书写“胜利”故事的关键一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