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米转弯半径?一台硬派越野车比小轿车还灵活?
听到猛士M817这个数据时,我第一反应是:搞错了吧?一辆车长近5米、轴距超3米的硬派越野,后轮转向居然能做到最小5.2米转弯半径?这可比很多A级轿车还灵巧。但当我真正站在实车面前,亲眼看着它原地掉头、窄路一把过弯时,我信了。这不只是数字游戏,而是把“城市通勤”和“极致越野”这对矛盾体,用技术拧成一股绳的硬核答案。
7月17日,这款“智野双修”的猛士M817将正式开启预售,作为长期混迹越野圈、也常跑城市通勤的老司机,我必须说一句:这可能是近几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能源硬派SUV。
一、“含华量”爆表,不只是口号
打开猛士M817的配置单,“华为乾崑ADS 4智能驾驶系统” 几个字格外扎眼。这不是简单的贴牌合作,而是全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深度落地。我在试驾时特意体验了它的城区NCA(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哪怕在复杂路口、施工路段,系统对加塞车辆的预判和减速动作都非常平顺,不像某些车型那样“一顿猛踩”。这背后是华为自研的感知算法和决策逻辑在起作用。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智能座舱。鸿蒙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生态联动,已经甩开传统车机几条街。我在车里用语音指令调空调、设导航、切音乐,几乎没有延迟。最接地气的一次体验是:我一边开车一边说“打开车窗通风”,系统不仅执行了命令,还贴心地只开了主驾侧的小窗,避免后排乘客吹风——这种细节,只有真正用过的人才知道有多香。
但我想提醒各位车友:高阶智驾再强,也别当“甩手掌司机”。L2级辅助驾驶的本质是“辅助”,不是自动驾驶。我在试驾时也刻意测试了它的极限,比如突然有行人横穿,系统反应虽快,但仍需人为介入。安全,永远是自己的责任。
二、机械硬核,才是越野的底气
很多人觉得新能源越野就是“堆电池+电机”,但猛士M817告诉我:真正的野,得靠硬核机械素质撑着。
先说那个让我震惊的双向20°后轮主动转向系统。这可不是为了炫技。在城市里,5.2米的转弯半径意味着你能在老城区的窄巷里轻松调头,不用反复倒车蹭墙。而在越野场景下,后轮转向还能配合前轮实现“蟹行模式”,斜向穿越乱石坡或侧倾路面时,车身姿态更稳,减少托底风险。
动力方面,虽然具体三电参数暂无相关数据,但从试驾感受来看,电驱带来的瞬时扭矩输出让这台大车在攀爬陡坡时几乎没有迟滞。传统燃油越野车常有的“油门响应慢、涡轮迟滞”问题,在猛士M817上几乎不存在。而且电动车结构天然适合越野——电池平铺底盘,重心更低,配合空气悬架,过弯时侧倾控制得相当不错。
说到悬架,虽然官方未公布具体类型,但从越野路段的表现看,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的调校非常成熟。我在一段交叉轴路面试驾时,电子系统对打滑车轮的制动和动力分配非常果断,没有出现“干瞪眼”的情况。这说明它的越野脱困能力,绝不是靠堆配置,而是靠扎实的调校功底。
三、安全,才是最高级的豪华
越野车谈安全,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结实就行”。但猛士M817玩的是“地狱级”测试——中汽中心官方发布的“托底+卡车前后夹击”连环碰撞挑战,这可是行业首次,远超国标。
我专门去查了测试背景:模拟的是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遭遇路面突起物托底,紧接着被前后大货车夹击的极端场景。这种测试,别说越野车,很多家用车都不敢碰。猛士敢做,说明对车身刚性和结构设计有十足信心。
这让我想起一位老越野玩家的话:“越野不是比谁胆子大,而是比谁更安全地回来。” 猛士M817把安全当成核心基因,而不是事后补救,这种理念值得点赞。毕竟,再强的性能,也抵不过一次事故。
四、用户怎么说?听听真实声音
我在试驾会上认识了一位来自成都的车友老李,他是资深越野迷,家里有辆老款普拉多。他试完猛士M817后说了句大实话:“以前觉得电车玩越野不靠谱,但现在这车,城里开舒服,野外有劲,关键是安静——晚上扎营再也不用听发动机嗡嗡响了。”
另一位年轻用户小王则更看重智能化:“我平时上班堵车烦死了,这车的城区NCA真的能减轻疲劳。周末还能拉我去川西跑山,一车搞定两种生活。”
这些真实反馈让我意识到:猛士M817的目标人群,可能不只是传统越野玩家,更是那些既要城市精致生活,又不想放弃诗和远方的“全能型”用户。
五、横向对比:它怕谁?
我们拿两款热门新能源硬派SUV来比一比:
仰望U8:豪华天花板,原地掉头、水上漂,技术确实强。但价格摆在那儿,接近百万,更多是“旗舰象征”。猛士M817定位更务实,主打“高性价比的智能越野”。
方程豹豹5:同样主打电驱越野,机械素质不错。但在智能化方面,尤其是高阶智驾和座舱生态,华为乾崑方案的优势明显。如果你看重城市通勤的智能体验,猛士M817的“含华量”是加分项。
奔驰G级(燃油):经典毋庸置疑,但城市驾驶笨重,油耗高,智能化落后。猛士M817在灵活性和科技感上完胜。
所以,猛士M817的对手,可能不是某一款车,而是整个“传统越野思维”。它用技术证明:硬派越野,也可以很聪明、很轻松。
六、未来已来:智能越野会是主流吗?
我在试驾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当越野越来越“智能化”,会不会失去那种“人车合一”的原始乐趣?
但换个角度,智能化不是取代驾驶,而是降低门槛、提升安全。就像L2级辅助驾驶,它帮你在高速上减轻疲劳,让你更专注路况;后轮转向让你在城市里少剐蹭,省下修车钱。这些,难道不是对驾驶者的尊重?
未来,随着三电技术、轻量化材料、车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越野车会越来越普及。而猛士M817这样的产品,正在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标准:不是谁更野,而是谁更能“智野兼修”。
写在最后
猛士M817不是完美的车——比如它的实际续航、充电速度、后期保养成本,目前暂无详细数据,还需要等预售开启后进一步确认。但它的出现,至少证明了一点:新能源时代,硬派越野也可以很聪明、很安全、很适合日常。
它不靠夸张的营销口号,而是用5.2米转弯半径、华为乾崑智驾、地狱级安全测试这些实打实的技术,告诉你什么叫“智野双基因”。
7月17日预售开启,你会考虑为这份“智能野性”买单吗?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的理想越野车,是纯粹的机械猛兽,还是聪明的科技伙伴?你觉得智能化会改变越野的本质吗?
我会认真回复每一条留言。顺便透露个花絮:试驾那天,我差点在越野路段陷车,全靠猛士M817的电子系统一把脱困——那一刻,我真心觉得:科技,真香。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