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这家定义了百年来汽车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公司,如今正斥资20亿美元,亲手拆掉其创始人亨利·福特留下的最重要遗产——移动装配线。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由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主导的巨大赌博。赌注的背后,是福特电动车业务今年第二季度高达13亿美元的亏损,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的迫切渴望。
法利本人在路易斯维尔工厂的直播活动中也毫不讳言其中的风险,他坦承:“这个项目没有绝对的保证。我们正在尝试许多新的东西,我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一切都会顺利,这确实是一次冒险。”
一场输不起的豪赌
这场冒险的导火索是残酷的财务现实。福特电动汽车部门的亏损数字触目惊心,而两款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主力车型,F-150Lightning和MustangMach-E,销量也出现了下滑。这让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沿用旧有的生产模式去制造结构更简单的电动汽车,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问题很明确:如何在美国本土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能盈利的经济型电动车?答案必须是颠覆性的。这笔20亿美元的投资,与其说是为了推出一款新车,不如说是为了重塑整个生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成本与效率的难题。这不再是关于改进,而是关于革命。
告别亨利·福特
为了打赢这场仗,福特数年前就在加利福尼亚州秘密组建了一支约500人的精英团队。这个团队由前特斯拉高管艾伦·克拉克掌舵,成员多是从特斯拉、Rivian、苹果等科技和电动车新势力挖来的顶尖人才。他们在新办公室里,闭门研发出了一套将彻底改变福特生产逻辑的系统。
这套名为“通用生产系统”的模式,彻底抛弃了那条运行了112年的单轨传送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三条分支的“装配树”。车辆的前部、后部以及包含结构电池、座椅、地毯在内的中央部分,在三条独立的支线同步组装,最后在生产线末端合为一体。这种模块化的思路,深受竞争对手成功经验的启发。
新的生产流程将带来显著的效率提升。福特方面的数据显示,新平台生产的电动车,零部件数量将减少20%,其中冷却软管和连接件减少50%,紧固件减少25%。整个生产线的对接站数量将减少四成,而生产速度则能提高15%。
三万美元皮卡的秘密
这场生产革命的第一个成果,将是一款计划于2027年上市的中型电动皮卡。它的尺寸与福特现有的小型皮卡Maverick相当,但内部空间会更宽敞。最关键的是,它的起售价被设定在了极具竞争力的3万美元。
实现这一价格目标的基石,除了生产方式的革新,还有全新的通用电动汽车平台。该平台大量采用大型一体式铝制压铸部件,这正是特斯拉等新势力用以大幅削减零部件数量和成本的关键技术。此外,电池将采用从中国宁德时代获得授权技术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
这些电池将由福特投资30亿美元在密歇根州新建的BlueOval电池公园工厂生产。该工厂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届时将为当地创造1700个新的小时工岗位。
600个饭碗的代价
然而,新技术的引入和效率的提升,往往伴随着对劳动力的冲击。路易斯维尔工厂的改造也不例外。目前,该工厂雇佣着约2808名小时工,负责生产福特翼虎和林肯冒险家两款燃油车型。这两款车的生产将在今年年底画上句号,随后工厂将关闭并开始长达数年的改造。
改造完成后,重新开工的工厂预计将只雇佣2200名小时工,这意味着将有超过600个工作岗位就此消失。对于这一残酷的现实,项目负责人艾伦·克拉克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为了在更长远的未来,能够在美国本土保留住制造业岗位,避免被成本更低的海外生产所取代。这番话也暗示了新模式可能对更广泛的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
结语
福特的这场豪赌,呈现出一幅复杂而矛盾的图景。一边是在密歇根州创造新的电池岗位,另一边是在肯塔基州削减传统的装配岗位。一边是打破百年传统,拥抱对手的生产哲学,另一边是背负着扭亏为盈和捍卫本土就业的双重压力。这20亿美元的投资,最终能否让这家百年老店在电动化浪潮中找到新的盈利航道,并成功推出那款三万美元的电动皮卡,将是对福特自我革命决心和执行力的终极考验。结果如何,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