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车主的留言引起了小辣椒的关注,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张先生是一位电动车车主,他习惯每天将电动车电量用到几乎为零再充电,认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电池的每一分能量。
但是不久后他就发现,原本应该能使用两年的电池,仅仅用了半年性能就大幅下降,续航里程锐减。经过专业人士检测,发现电池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深度放电损害,寿命大打折扣。
事实上,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关于电池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电池寿命的急剧缩短现象,让许多电动车车主苦不堪言。
张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许多车主因为不了解电池的正确使用方法,无意中成为了电池“杀手”。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往往与车主的使用习惯密切相关。
1、电池“最毒杀手”:电量耗尽才充电
电动车深度放电,意味着将电池电量几乎耗尽至零,而过度充电则是让电池长时间处于满电状态或超过推荐的最大充电电压。
这两种行为都是电池的大忌,它们会对电池内部的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加速电池老化,缩短电池寿命。
深度放电:当电动车电量接近耗尽时,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热量,这不仅加速了电池材料的退化,还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如电池膨胀、漏液等。
过度充电:过度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气体,增加电池内压,同时,过充还会使电池中的电解液变质,影响电池性能。长期过度充电还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火灾。
2、电池“最毒杀手”:经常使用快充
电动车快充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为电动车电池迅速补充电量,极大地提升了充电效率,满足了用户对于“即充即走”的需求。
但是在电动车快充过程中,大电流或高电压的输入要求电池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能量,这会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速率,从而引发电池材料的结构变化。
快速充电站的电流通常较高,而家用普通充电设备的电流相对较低。快充时的大电流会对电池的内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冲击。
快充的高电流强度可能会对电池极板造成损害,如极板翘曲变形、酸液浓度增大等问题。这些损害会进一步缩短电池的寿命。
3、如何避免成为电池“杀手”?
要避免成为电池“杀手”,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
避免深度放电:尽量保持电池电量在20%-80%之间,不要等到电量完全耗尽再充电。
控制充电时间:遵循电池说明书上的建议,避免长时间过度充电。使用智能充电器,可以自动检测电池状态,避免过充。
减少使用快充装置: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使用常规慢充装置,有利于养护电池。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