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车载投影技术正成为提升行车安全、优化驾驶体验以及塑造未来汽车内饰的关键力量。从数字投影大灯在夜间道路上精准投射导航指示与警告标志,到抬头显示(HUD)将关键驾驶信息无缝集成于挡风玻璃,再到迎宾灯为车主营造个性化欢迎体验,投影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多元化。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更安全、更便捷、更具科技感的出行需求,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新赛道。
技术层面,车载投影技术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投影技术已难以满足汽车严苛的车规要求与复杂的应用场景,而诸如DLP(数字光处理)、LCD(液晶显示)、LCOS(硅基液晶)、LBS(激光束扫描)以及Micro LED等新兴技术的涌现,为车载投影带来了更高的分辨率、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以及更强的环境适应性。这些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使得投影设备能够更好地融入汽车的各个部位,无论是车外的路面、车身,还是车内的仪表盘、座椅、车窗,都能成为信息展示与交互的载体。
前面我们做了车载显示油墨、盖板、mini背光、光学膜、光学胶等细分领域的供应商盘点,这期,我们将盘点,车载显示的偏光片供应商。
当消费者被车内越来越大的中控屏、HUD抬头显示和电子后视镜所吸引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屏幕里那片仅0.1毫米厚的薄膜——车载显示偏光片。而正是这片仅0.1毫米厚的车载显示偏光片真正决定了画面是否清晰、色彩是否准确、强光下是否可视的。它由三层核心材料构成:
聚乙烯醇(PVA)偏振层:通过碘分子或染料分子定向排列,实现99.99%以上的偏振度,将背光转化为单一偏振光;
三醋酸纤维素(TAC)支撑层:提供机械强度与光学稳定性,确保-40℃~105℃温度循环中不变形、不黄变;
表面处理膜(AR/AG):纳米级抗反射涂层将环境光反射率降至1.2%以下,雾化处理则消除眩光,提升强光可视性。
这三层材料的精密协同,让车载屏幕在烈日直射下仍能保持1,000:1以上的对比度;在-40℃极寒或105℃高温暴晒下,偏光片依然要保证画面不褪色、不翘曲、不闪烁。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根据Omdia数据显示,车载显示市场规模正以年均18%的增速扩张,2025年全球车载偏光片需求量将突破1.2亿平方米,价值超120亿元人民币。这片“薄膜战场”正成为材料巨头与国产新势力竞逐的新高地:从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的百年技术壁垒,到杉金光电、恒美光电的国产替代突围,再到冠石科技、力特光电的精密加工创新,一场关于“高耐久、广视角、低反射”的技术竞赛正在上演。
接下来,我们将盘点11家全球及国内车载偏光片核心供应商(以下企业排名不分前后)。
住友化学
成立于1913年,是日本领先的综合性化学公司,业务涵盖基础化学品、化肥、农药、医药、电子材料、塑料和橡胶等多个领域。公司在全球拥有约300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主营业务:主要业务部门包括石化产品部门。能源和功能材料部门。信息电子部门:提供光学产品、彩色滤光片和半导体加工材料。健康和农业相关部门。药品部门。
-核心产品:偏光膜:用于液晶及有机EL等平板显示器,有助于提高显示器性能,如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视角等。
高性能偏光片:通过在PVA膜中引入口素-PVA络合物,显著提升了偏光片的光学性能和耐久性。
-表现:在2022年偏光片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二。住友化学的偏光片产品具有高耐水、高透过、高硬度、低收缩、高耐久、宽视角、超低反射等特性,适用于汽车等多个领域。2019年,住友化学控股三立子,强化车载显示偏光片业务,推进公司高端材料板块。通过这一举措,住友化学在偏光片市场总产能占比提升至21%,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车载应用偏光片业务中的地位。
日东
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综合性材料公司,成立于1918年,总部位于日本大阪。公司业务涵盖电子材料、光学材料、汽车材料、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日东电工致力于通过创新和技术研发,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的材料解决方案。
-主营业务:包括电子材料;光学材料;汽车材料;医疗健康。
-核心产品:NPF系列偏光片:适用于OLED和LCD等显示技术,具有高透明度、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以下是两种型号:
HDZQ型号:高度耐用的偏光片,专为汽车应用设计,具有41.8%的单体透过率和99.99%的极化率。
REGQ型号:通用偏光片,适用于显示器,具有45.0%的单体透过率和97.00%的极化率。
-表现:日东电工在偏光片市场具有重要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载显示系统。日东电工的偏光片产品具有高耐水性、高透过率、高硬度、低收缩率、高耐久性和宽视角等特性,适用于汽车等多种应用场景。日东电工在成都投资建设了二期OLED偏光片基地,专注于车载OLED偏光片的研发与生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公司年产值有望突破40亿元。
杉金光电
杉金光电是杉杉股份旗下的偏光片领军企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偏光片生产企业之一。2021年,杉杉股份完成对LG化学偏光片业务的收购,整合了LG化学的四大生产基地、1700多项专利以及业务和技术团队。公司拥有南京、广州、苏州、韩国梧仓等生产基地,共12条生产线,预计到2026年,偏光片产能将超过3亿平方米。
-主营业务:包括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液晶显示(LCD)用偏光片的多个应用领域,如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此外,公司还致力于OLED偏光片和车载显示用偏光片等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核心产品:OLED车载偏光片产品。通过独特的技术工艺,使偏光片实现具有高耐久性,满足耐高温高湿等技术要求
-表现:杉金光电通过收购LG化学SP业务,已实现OLED及高端车载偏光片“国产首创”,并已稳定出货。公司预计最快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大规模量产,产品具备低反射、耐高温高湿、广视角等特性,已通过京东方等头部面板厂认证,间接配套蔚来、小鹏、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
三利谱
成立于2007年,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股票代码:002876)。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在深圳龙岗区、安徽合肥和福建莆田都设有分厂,目前总人数约2000人。三利谱致力于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偏光片行业的领军企业。
-主营业务:主要从事偏光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TFT系列和黑白系列偏光片。偏光片是将聚乙烯醇(PVA)膜和三醋酸纤维素(TAC)膜经拉伸、复合、涂布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高分子材料,是显示面板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液晶电视、车载显示、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工控类电子产品液晶显示屏,以及3D眼镜、防眩光太阳镜等。
-核心产品:黑白偏光片类-车载超高耐久染料偏光;OLED偏光片类-PMOLED;TFT偏光片类-IPS补偿等。
-表现:三利谱是国内少数具备TFT及OLED用偏光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内主要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生产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偏光片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公司产品符合RoHS、REACH等指令要求。公司多次荣获CITE创新产品与应用奖。
恒美光电
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昆山之奇美材料科技)成立于2014年5月,总部位于江苏昆山,注册资本32.5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专注于偏光片及光学功能膜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
-主营业务:
偏光片:TFT-LCD/OLED用偏光片,覆盖1.49m、2.26m、2.5m、3.0m等多种幅宽产线。
光学功能膜:包括补偿膜、离型膜、保护膜等配套材料。
车载/IT显示专用偏光片:高耐久、高透过率、广视角补偿型产品。
-核心产品:
高耐久PMMA型偏光片:
采用疏水性PMMA替代传统TAC膜,提升耐候性(抗湿热、抗黄变),满足车载严苛环境要求。透过率提升1%可降低背光功耗0.8%,助力节能减排。
IPS-LCD广视角补偿偏光片:
通过双折射补偿膜设计,抑制斜视角漏光与色偏,实现高对比度、高画质显示。
-表现:全球首条2.5m超宽幅产线(2017年)、3.0m超宽幅产线(2024年)量产,填补超大尺寸车载偏光片空白。规划年总产能3.4亿平方米(昆山/福州/丹阳/合肥基地),2026年目标全球第一。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等头部面板厂,产品已批量用于高端车载显示屏。收购三星SDI偏光片业务后,年产能增至约2.2亿平方米。
盛波光电(深纺织A)
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进入偏光片领域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由深纺织集团(持股60%)与杭州锦航基金(持股40%)共同控股,实际控制人为深圳市国资委。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坪山,拥有4条量产线,年产能6000万平方米,产品覆盖3.5吋至105吋全尺寸规格。
-主营业务:专注于液晶显示器(LCD)及OLED用偏光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体系包括:TN/STN偏光片;TFT偏光片;车载/工控偏光片;OLED光学薄膜
-核心产品:高耐久TFT偏光片:采用特殊PVA拉伸工艺与耐湿热胶层,通过-40℃~105℃温度循环测试,满足车载AEC-Q100可靠性标准。透过率≥42%,偏振度≥99.95%,湿热老化500h后光学性能衰减<5%。
低反射偏光片:表面AR涂层+内部光散射层双重设计,将环境光反射率降至1.5%以下,提升强光下可视性。
-表现:2024年实现车载偏光片全尺寸覆盖(7~27吋),成为国内首家通过IATF 16949认证的面板级偏光片供应商。批量供应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微电子等头部车载面板厂,应用于蔚来、小鹏、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
纬达光电
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2022年12月北交所上市)是国内高性能中小尺寸偏光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液晶/ OLED 显示用偏光片及光学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主营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偏光片,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载显示屏、智能电表、高端工控仪器仪表、智能家居显示、3D眼镜、防雾产品、穿戴显示等多个市场领域。
-核心产品:碘系偏光片;染料系偏光片。
-表现:2024年6月获“广东碳标签证书”,成为首批通过碳足迹认证的车载偏光片企业。 2024年车载偏光片营收占比超40%,已批量配套蔚来、小鹏、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拥有28项授权专利(21项发明),建成广东省偏光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为下游模组厂提供进口替代方案。
明基材料
成立于1998年,隶属明基友达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桃园,是全球前五大偏光片供应商之一,全球市占率约8%。大陆苏州、芜湖设有生产基地。
-主营业务:偏光片(营收占比90%)。覆盖WV Series、Normal Type、VA Series、Double Zero-TAC及Circular Polarizer五大模种。精密卷对卷染色延伸制程、光学多层膜设计、精密涂布。机能膜与光学材料。智慧调光膜(PDLC/PNLC)、防爆膜、OCA光学胶、柔性偏光片(60-80μm,20万次弯折)。 应用于车载、折叠屏、触控面板、Micro LED等领域。其他业务:锂电池隔膜医疗产品。
-核心产品:高耐久偏光片(Double Zero-TAC):采用零相位差TAC基材,耐温-40℃~105℃,满足车载严苛环境。
广视角补偿偏光片(WV Series):搭配UHDEP光学膜,改善大视角色偏,适配8K车载娱乐屏。
-表现:2024年车载偏光片营收占比提升至25%,成为第二大增长引擎(仅次于IT面板)。与友达光电深度合作,产品已导入特斯拉、宝马、蔚来等高端车型中控及HUD系统。柔性偏光片通过20万次弯折测试,满足折叠车载屏幕需求,技术领先同业。
诚美材料
母公司为台湾诚美集团。全球偏光片主要供应商之一,2024年偏光片营收90.24亿新台币(≈20.21亿元人民币),年销量3377万平方米。2006年在宁波设立宁波诚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偏光板及上游光学膜材料。
-主营业务:偏光片(Polarizer)——TFT-LCD、OLED、车载、AR/VR等全尺寸覆盖。光学功能膜——补偿膜、保护膜、离型膜、PMMA基膜等配套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膜材——2024年起布局,已送样验证。
-核心产品:高耐久LCD车用偏光板:耐受115℃高温,满足AEC-Q100车规可靠性标准。
OLED专用车载偏光片:兼具高耐候性与稳定光学品质,适配HUD、曲面中控等高端车载显示。
极致黑偏光片:熄屏时与内饰一体化,点亮后信息清晰,主打“车载美学”。
-表现:高附加值产品(车载、OLED、AR/VR)营收占比提升至15%,毛利率逐季改善。 2025年4月Touch Taiwan展会重点展出115℃ LCD & OLED车载偏光片,并宣布与Rain合作整合光学补偿技术。
力特光电
1998 年成立于中国台湾桃园,台湾第三大、全球前十大偏光板制造商,实收资本 32.5 亿新台币,员工约 606 人(2025 年 4 月)。母公司为力捷电脑,董事长赵寄蓉,总经理赖大王博士,2021 年起集中资源开发高毛利偏光板产品。
-主营业务:偏光板(Polarizer)(营收占比 97%),覆盖 TN/STN、TFT-LCD、OLED、车载、工控仪表、智能穿戴、VR/AR 等全尺寸(650 mm–1.5 m 宽幅)。现有 4 条产线,年产能约 4,000 万平方米。
-核心产品:高耐久偏光板;全贴合专用偏光板;带补偿车用偏光板(广视角偏光板);碘系及染料系雙系列偏光板。
-表现:车载偏光板已批量供应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彩晶等面板厂,间接配套蔚来、小鹏、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与纬达光电、三利谱等共同构成台湾/大陆中小尺寸车载偏光板第一梯队,技术路线以高耐久染料系为主,毛利率高于 TV/手机偏光板。全球前十偏光板厂中唯一专注中小尺寸(≤27 英寸)的厂商,定制化能力突出。拥有 94 项专利,掌握精密涂布、表面处理等核心技术,可快速响应车载异形屏、曲面屏需求。
冠石科技
成立于2002年,2021年8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是一家专注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特种胶粘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
-主营业务:半导体显示器件,包括偏光片,功能性器件,信号连接器,液晶面板,生产辅耗材(缓冲材、感压纸、导电胶带等)。特种胶粘材料,包括胶带、搭扣、泡棉、保护膜、标签等,用于工业、轨道交通及汽车内饰/外饰粘接与防护。
-核心产品:矩形偏光片。
-表现:产品精度业内领先,直角度误差≤0.05°、吸收轴误差≤0.3°、翘曲度-8~20 mm。与京东方、华星、富士康等头部面板厂长期合作,进入华为、小米、OPPO、苹果、三星等品牌供应链。在南京、合肥、福州、成都布局生产基地,具备快速响应客户多品类、小批量定制需求的能力。
技术展望
偏光片产业的下一站:从“薄膜”到“光学系统” 。目前偏光片技术的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材料革新:超薄化与高透过率
✦ 当前主流偏光片厚度已降至50–80 μm,下一代目标为30 μm以下,以匹配折叠屏、Micro LED 等柔性显示需求。
✦ 通过新型PVA配方与纳米级碘/染料掺杂技术,透光率提升至43%以上,背光功耗可再降10–15%。
2. 功能集成:从单一偏振到多功能复合
✦ 在偏光片内部集成抗反射(AR)、防眩光(AG)、广视角补偿(WVA)及量子点增强膜(QD),实现“一片多能”,简化模组结构并提升显示品质。
✦ 智能调光膜(PDLC/PNLC)与偏光片复合,可随环境光自动调节透光率,为车载HUD和电子后视镜提供“主动光学”方案。
3. 超宽幅与柔性化:大尺寸与可折叠双轨并行
✦ 全球已投产2.3 m以上超宽幅产线12条,中国占11条,满足98–130英寸超大面板需求;同时柔性偏光片(可弯折20万次)进入小批量试产,为折叠屏汽车内饰屏铺路。
4. 绿色制造与循环经济
✦ 生物基PVA、可降解TAC及无卤素压敏胶逐步导入,目标在2027年前将偏光片碳足迹降低30%。
✦ 回收偏光片再制造技术取得突破,可将废旧偏光片中的PVA与TAC分离再生,回收率提升至85%以上,推动行业向“零废弃”迈进。
5. 供应链自主可控:国产化攻坚进入深水区
✦ 2025年PVA膜国产化率目标锁定50%,皖维高新、皖维乐凯等企业已实现30–75 μm光学级PVA膜量产,并着手开发10 μm级超薄膜。
✦ 压敏胶、表面处理膜等关键辅材国产化率同步提升,为偏光片全产业链安全提供支撑。
偏光片正从“被动光学元件”进化为“主动光学系统”的核心载体:超薄化、多功能集成、柔性化与绿色制造将重塑产业格局,而供应链自主可控与新兴应用场景(车载、AR/VR、Micro LED)的爆发,则为其打开了千亿级增量空间。未来五年,谁能在材料、工艺与生态协同上率先突破,谁就将掌握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光学心脏”。
*以上信息来自各企业官网、网络公开信息及企业提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