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说到新能源汽车,总觉得是比亚迪、特斯拉、小米这些牌子的天下,东风这些老牌车企是不是已经掉队了?
其实你要问我,最近东风旗下的岚图汽车交付量蹭蹭往上涨,到10月份已经干到了17218辆,同比增长69.5%,环比也有13.1%的提升,这速度说不定真能让人眼前一亮。
你说这是不是说明东风还有希望?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我们不妨多琢磨琢磨。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车企的销量突然猛涨,是不是就代表它要逆袭了,能和那些新能源大佬掰手腕了?
表面看肯定觉得不错,毕竟岚图这几个月每次交付数据都往上窜,7月才12135辆,8月就到了13505辆,9月直接15224辆,现在又17218辆了,眼看着一个月一个台阶,数据确实好看。
但你要说东风全靠岚图就能重振雄风,这事可能还得仔细掂量。
大家还记得前几年湖北车企有多风光吗?
那时候全国第六,东风老家的武汉也是汽车街头一霸。
现在呢?
全国排第十了,被安徽甩了一大截。
你说这里面是不是有点失落?
其实东风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了,新能源这波浪潮刚起来的时候,没赶上节奏,技术、市场、品牌都慢了半拍。
现在岚图突然爆发,固然是好事,但能不能持续还得看后劲。
你有没有发现,岚图的主力车型其实很有特色?
比如卖得最好的梦想家,1-9月交付了57581辆,几乎是东风岚图的门面担当。
还有FREE,也是表现不错,今年前九个月交了24223辆。
而纯电SUV知音,居然还上了华为系纯电榜首,前九个月也有12775辆。
你说这是不是说明岚图在产品布局上挺懂中国车主的胃口?
MPV能火,说明家庭用户多,SUV也有市场,纯电又踩准了主流风向。
下边还要上岚图泰山,直接冲高端,价格甚至比梦想家还贵。
这个组合拳,至少在武汉本地已经打出名声了。
有人说,武汉街头岚图越来越多。
我也琢磨了下,昨天带孩子去长江大桥,从汉阳一路走到武昌,居然遇到48辆岚图,其中一半是梦想家。
你说这算多吗?
在武汉这种东风的大本营,算是家门口丰收了。
但放眼全国,跟小米、比亚迪这些大佬一比,东风的体量还是有不小距离。
比如小米10月一个月就卖了4万辆,前10个月累计35.38万辆,比亚迪更是夸张,10个月360多万辆,完全是另一个量级。
那你有没有想过,东风的压力到底大不大?
我觉得大得很。
因为不光是卖车那么简单,新能源车现在拼的是技术、服务,甚至是品牌认同。
小米能火,除了手机生态带来的用户基础,还有智能化做得溜,比亚迪不用说,刀片电池都快成行业标准了。
东风岚图再怎么努力,一个月两万的交付量,跟这些大哥比起来,就是在追赶,还没追上。
再问一句,销量是车企唯一的通行证吗?
很多人觉得只要交付量上去了,一切都好说。
其实不是。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拼规模、拼价格,转到拼技术、拼体验。
岚图能不能持续火下去,关键还是看产品得不得用户心。
比如岚图梦想家,家庭用户喜欢,空间大、配置高,这些都是刚需,但你要说它能不能把品牌做成全国爆款,还要看接下来怎么迭代。
其实东风还有一堆旗下品牌,比如风行、奕派、猛士、东本新能源等等。
猛士M817刚上市,9月就卖了1313辆,一天见到四辆,也算是小众里的火爆。
但东本新能源销量一般,国内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是不是有点无感?
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是本土品牌的天下,合资车要想分羹,得拿出点新东西,不然就是陪跑。
说一千道一万,东风现在要靠岚图汽车带头冲锋,能不能扭转颓势?
我觉得有希望,但别把期待定得太高。
你看岚图今年算是爆发了,去年还没什么起色,今年才开始冲量。
2025年定了20万辆目标,可前三季度还没过半,全年恐怕也就16万辆左右。
这数据对比小米、比亚迪,确实还有距离,但对东风来说,是个好苗头。
毕竟转型不是一天完成的,之前新能源慢了,现在狂追,也算是亡羊补牢。
有些人喜欢拿东风和比亚迪比,有些人说再给它几年时间,让岚图月交付量冲到2万辆、3万辆,是不是就能重新成为行业老大?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车企的竞争不只是比销量,更是比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用户黏性。
比亚迪能领跑,是因为它布局早,技术扎实,小米能冲,是因为智能化优势明显。
东风要破局,除了堆销量,还得琢磨怎样让产品和品牌更有温度。
比如你问我,岚图的未来靠什么撑起来?
我觉得,核心还是要站稳技术,把智能化、电动化做得更贴近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现在很多年轻家庭用车,对空间、电池续航、智能驾驶都有要求。
岚图得不断升级,不然很快就会被更卷的对手超越。
像知音这样的纯电SUV,踩中了智能化的风口,能不能持续发力,就是考验团队的真实水平。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湖北汽车产能和销量掉到第十,全国汽车产业格局变了。
以前安徽还排在后头,现在已经冲到第一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产业转移太快,谁抓住新能源风口,谁就能当老大。
东风要是还想着靠传统那一套,早晚会被淘汰。
所以现在东风的战略很明显,就是靠岚图做突破口,然后把猛士、奕派这些品牌也拉上来,尽量在新能源车圈站住脚。
那我们再回头看看,岚图的“武汉效应”到底能不能全国复制?
武汉是东风的老巢,街头一大片岚图不奇怪,但放到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能不能复制?
全国市场用户更挑剔,品牌认知更复杂,服务体系也要跟上。
如果岚图只是局部爆发,很快销量就会到瓶颈,真正要做的是全国布局,把产品力和服务力同步拉升,这才是下一个阶段的考验。
再想想现在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头部效应越来越强。
谁能做出差异化,谁就有资格当领头羊。
比亚迪靠技术,小米靠智能生态,特斯拉靠品牌,岚图如果只靠“国产老字号”,很快会被新势力抢占风头。
所以东风要做的,是在老本行基础上,拼命跟进新技术,甚至在用户体验上做出突破。
比如车机系统、自动驾驶、售后服务,这些都是用户最关心的。
如果只是堆配置、拼价格,短期能拉一波销量,长期还是拼不过行业领头羊。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能源车到底是不是大势所趋?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政策支持,环保压力,消费升级,所有风向都在指向新能源。
东风岚图现在能爆发,归根到底是赶上了好时候。
但别忘了,市场淘汰率也是极高的。
今年火的品牌,明年可能就掉队,不进则退。
东风要想稳住阵脚,除了销量,还得在技术和品牌上持续投入。
最后一个问题,国产车到底能不能全面超越合资品牌?
现在看,新能源领域基本已经实现了。
比亚迪、小米、岚图这些本土牌子,正在把合资车远远甩在后头。
合资品牌要么跟着国产做转型,要么就只能在燃油车市场混日子。
东风作为传统大厂,现在能在新能源里杀出一条路,已经证明了国产车企的韧性。
未来要靠的,不只是销量,更是持续创新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总之,东风岚图这波销量增长,确实让人看到了一点希望。
但我觉得,不能光看眼前的爆发,更要盯住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很卷,技术很快,品牌变革很难。
东风这次要是真能靠岚图突破,也许能带动整个湖北汽车产业重新崛起。
问题是,下一个风口来临时,它能不能像这次一样,抓住机会,不被新玩家拍在沙滩上?
这才是值得我们持续追问的。
车企的命运,就像长江的水,起伏不断,谁能逆流而上,谁才是真正的领跑者。
东风汽车崛起有希望吗?
现在看来有,但要想真正实现,那还得继续加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