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宣布 G7 上市 9 分钟斩获万辆订单时,次日港股交易屏上的绿色数字却像一盆冷水泼在投资者脸上 —— 股价暴跌超 6%,市值蒸发超 80 亿港元。”
这不是科幻电影的剧情,而是 7 月 4 日资本市场真实发生的一幕。当技术理想主义遭遇市场现实,这场 “算力狂欢” 与 “股价跳水” 的碰撞,撕开了智能汽车赛道的深层矛盾。
一、数据撕裂:销量飘红为何股价飘绿?
小鹏 G7 的上市堪称 “冰火两重天”:一边是 9 分钟破万的订单量,另一边是港股市场的当头棒喝。这种撕裂现象背后,藏着三个残酷现实:
流量争夺的碾压局
小米 YU7 上市 3 分钟斩获 20 万辆订单的消息还未冷却,小鹏的 “万辆” 数据显得黯然失色。雷军的 “泼天流量” 与小鹏发布会被批 “过于理科思维” 形成鲜明对比。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小米股价因 YU7 发布上涨 3%,小鹏却在同期下跌 10%。
内部竞争的绞杀战
G7 起售价 19.58 万元,与 G6(17.68 万起)、P7+(18.68 万起)形成价格重叠。投资者担忧 “左手打右手”——G7 的热销可能挤压现有车型销量,导致整体毛利率进一步下滑。毕竟,G7 Ultra 版 18.5 万元的成本已经逼近售价。
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
何小鹏曾高调宣称 “四季度盈利”,但 2025 年一季度 6.6 亿元的净亏损仍在持续。叠加港股整体低迷(恒指跌 0.63%),投资者对 “技术故事” 的耐心正在耗尽。雪球平台上,“小鹏需要务实” 的评论获得超 2000 次点赞。
二、技术困境:L3 算力为何成了 “水中月”?
小鹏 G7 被称为 “全球首款 L3 级算力汽车”,搭载的三颗自研图灵芯片算力超 2250TOPS,是行业旗舰的 3-28 倍。但这套 “算力核武器” 却遭遇现实困境:
法规滞后的天花板
工信部 L3 认证制度尚未正式发布,初期落地可能仅限高速公路场景。消费者花高价买来的 “L3 级算力”,短期内只能体验 L2 + 功能。更尴尬的是,华为 ADS 4 已承诺 “事故责任车企兜底”,而小鹏仍未明确责任划分。
体验落差的鸿沟
消费者对参数狂欢并不买账。有投资者在论坛吐槽:“G7 外观像放大版 G6,内饰缺乏豪华感”。暴雨天气下,华为 ADS 4 的可靠性争议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疑虑。算力竞赛的尽头,或许是 “堆料过剩” 的价值空洞。
成本与体验的博弈
为支撑 2250TOPS 算力,G7 Ultra 版仅芯片成本就占整车 15%。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 “能在暴雨中自动避障”,而非 “算力数字游戏”。这种 “技术超前” 与 “需求滞后” 的矛盾,让 G7 陷入 “为未来买单” 的困境。
三、行业变局:新势力的生死竞速
2025 年被称为 L3 落地元年,却也是新势力的 “生死之年”:
跨界巨头的降维打击
小米、华为等跨界者正在重塑规则。小米 YU7 用 “3 分钟 20 万辆” 证明流量价值,华为 ADS 4 用 “责任兜底” 重构信任体系。相比之下,小鹏的 “技术理工男” 人设显得水土不服 —— 发布会全程聚焦参数,却忽略了 “用户需要的不是算力,而是安心”。
价格战的绞肉机
极氪 9X 光辉、比亚迪唐等车型已杀入 25 万元市场,标配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 功能。小鹏 G7 的 “无短板” 策略在价格屠夫面前显得脆弱:19.58 万元的起售价虽比 Model Y 低 5 万元,但相比极氪 H7 方案的 25 万元级车型,智能化配置并无显著优势。
供应链的生死线
小鹏 G7 的毛利率压力巨大。尽管通过一体化压铸节省 15% 产线成本,电池成本下降 23%,但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特斯拉 FSD 入华后,其本土化成本优势可能进一步压缩小鹏的生存空间。
四、破局之路:从算力军备到用户价值
这场暴跌暴露的,是新势力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深层危机。要破局,需在三个层面重构逻辑:
从参数狂欢到体验深耕
放弃 “算力军备竞赛”,聚焦用户高频场景。例如,优化暴雨天气下的自动避障逻辑,而非堆砌 TOPS 数值。华为 ADS 4 的 “提前 10 秒接管预警” 模式,或许值得借鉴。
从技术自嗨到用户共情
打破 “工程师思维”,用 “人话” 翻译技术价值。例如,将 “2250TOPS 算力” 转化为 “暴雨天自动避让大货车的能力”,让用户感知技术的温度。
从单兵作战到生态协同
构建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生态闭环。小鹏已接入 VLA+VLM 大模型,未来可探索 “订阅制智驾服务”,将一次性硬件收入转化为长期现金流。
小鹏 G7 的困境,是新势力集体焦虑的缩影。当 L3 法规落地进入倒计时,当小米、华为的跨界战车轰鸣而来,这场 “算力与市场” 的博弈,或许正在改写行业规则。
对于小鹏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技术领先,而是如何让 “算力” 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毕竟,在资本市场的残酷现实中,“叫好不叫座” 的故事,终究难以持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