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满意度创新高?故障榜前十全是“花活”

#美女#

燃油车满意度创新高?故障榜前十全是“花活”

81分的用户满意度,创十年新低的抱怨率,乍看是传统燃油车的胜利。但翻开故障排行榜,场面就变得滑稽起来——前十名清一色是智能座舱和智驾辅助的“翻车现场”。

手势控制失灵、指纹识别罢工、面部认证装瞎、车载K歌音质像破锣……这些三年前还被车企当成发布会压轴戏的“黑科技”,如今成了车主们集中吐槽的重灾区。

我盯着这份榜单笑了三分钟。这不就是当代汽车行业的魔幻现实吗?传统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故障率在稳步下降,说明机械素质确实进步了。可车企们非要给自己加戏,在智能化的赛道上疯狂内卷,结果卷出了一堆“伪需求”和“半成品”。

最讽刺的是抬头显示效果不佳这个故障。为了把时速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工程师们攻克了多少光学难题,结果用户反馈“看着头晕”。还有那个自动紧急制动距离判断不准,本该保障安全的功能,反而成了追尾隐患。

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真的有必要吗?我问过身边五个车主,没人用车内手势控制,理由是“还不如直接按按钮准”;指纹识别更被吐槽“冬天戴手套就废了”。车企投入巨资研发的这些功能,使用频率可能还不如杯架。

燃油车满意度创新高?故障榜前十全是“花活”-有驾

更深的隐患藏在数据里:智能座舱、智驾辅助和内饰三大系统的故障次数,已经占到总故障的72%。这意味着每四起故障里,将近三起来自这些“锦上添花”的电子功能。而传统结构部件的故障在普遍下降——该做好的基础功课,其实做得不错。

一面是机械素质的扎实进步,一面是智能功能的集体翻车,这种撕裂感暴露了行业的焦虑。当电动化浪潮来袭,传统车企生怕被贴上“落后”的标签,于是饥不择食地堆砌智能配置,把车机做得像山寨平板,把辅助驾驶吹得像无人驾驶。

结果呢?2025年销售服务满意度不升反降,售后服务效率跌到第四位。售后小哥可能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这辆车的手指头不听使唤,那辆车的脸它不认识。

不是说智能化不对,而是车企们似乎忘了造车的本质。先把车窗升降做顺滑,把空调制冷做迅速,把座椅调节做可靠,这些基础体验比十个手势控制都强。

燃油车满意度创新高?故障榜前十全是“花活”-有驾

说到底,用户要的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概念车,而是一辆靠谱的代步工具。当车企在发布会上大谈“智能生态”时,大多数车主只关心这车会不会把我扔在半路,维修保养会不会被宰。

下次车企再吹什么黑科技时,不妨反问一句:你们把车机死机的问题解决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