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追觅汽车官方微博发布首款超奢旗舰SUV预告片,称该车在9月25日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首秀。
从追觅汽车官图大体可以看出,该车整车涂装黑色,车型方正,外观霸气,酷似翻版库里南,追觅汽车也称该车将直接对标劳斯莱斯。
外观方面,追觅这款全新SUV采用上下配有宽银色装饰和大量镀铬条点缀的贯穿式进气格栅,两侧配备扁平的LED长方形大灯组的前脸设计,与劳斯莱斯库里南的神庙式进气格栅搭配左右两侧矩阵式LED大灯的家族经典前脸造型十分相似。
在车身侧面,追觅首款旗舰SUV的车顶采用略微下沉的设计,车身侧面中间还有突出的腰线装饰,车底带有镀铬条装饰的设计。这也与劳斯莱斯库里南微微下压的侧面车顶线条和定制腰线如出一辙。追觅首款旗舰SUV整体车身轮廓车十分方正,该车从远处一看会让人误以为是劳斯莱斯库里南。
车门设计方面,追觅首款旗舰SUV采取了和劳斯莱斯库里南一样的两侧车门均可开启近乎90度的经典对开“马车门”设计。但与劳斯莱斯库里南不同的是,追觅首款旗舰SUV采用了隐藏式B柱设计,因此打开前后车门完全看不到B柱结构。此外,追觅首款旗舰SUV的车轮毂采用独特的大饼风格,走高端的路线,该设计和迈巴赫有些类似。
车内空间方面,追觅首款旗舰SUV的车内有效空间长度达到3.7米,车内的二排独立大沙发头等舱座椅是追觅首款旗舰SUV的亮点,该车的座椅支持145度大角度调整,这与劳斯莱斯库里南后排两个带有多向调节的独立座椅座椅功能相同,追觅首款旗舰SUV的座椅下方还有1.2米的超大腿部空间。
动力方面,追觅首款旗舰SUV采用CTP 4.0生产架构,该车使用增程式动力系统,该车配备了100度超大电池组,该车为四擎独立驱动,并配有24度的后轮转向功能,转弯半径不超过5米。此外,该车还将搭载超级底盘,该底盘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感测元件来调整底盘的高度、硬度和刚度。
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饰,追觅超奢旗舰SUV都与奥斯莱斯库里南高度相似,其实这款车是追觅汽车曝光的第二款车,之前追觅汽车官宣的首款超豪华纯电车也将设计为类似布加迪造型的跑车。
从外观上看,追觅超豪华纯电车与布加迪威龙也十分相似,追觅汽车官方称这两款车的定位为“性能纯电轿跑+超奢旗舰SUV”,覆盖不同高端细分市场需求。
据悉,布加迪威龙和劳斯莱斯库里南都是国际顶级豪华车企,布加迪属于千万级产品,劳斯莱斯的价格区间也有大几百万,二者的市场定位都是顶奢用户。作为今年刚进入汽车市场的造车新势力,追觅汽车就将新车定位为高端市场。“前有布加迪后有库里南”,初出茅庐的追觅汽车这是要做顶流的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追觅因扫地机全球销量超过240万台,横扫扫地机器人市场,成为家清行业领军品牌。
2025年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宣布造车。“扫地机器人公司官宣造车”消息一出,追觅汽车便引起网络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不看好追觅造车。
而根据媒体爆料,追觅似乎并不是盲目跟进造车,而是在创立之处就立下了研发高速马达的目标,并立志打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并且给出了2027年首款车型上市的时间节点。目前追觅已经构建起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中国供应链,拥有高速马达等相关领域自身发达的技术优势,扫地机器人公司造车似乎是合理决策。
此外,也有媒体认为同为科技企业的追觅会是小米的直接竞争对手,不过追觅的起点更高,会在更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开辟一条更高端的汽车赛道,此观点得到部分网友的认同。不少网友们纷纷表示强烈看好追觅,“扫地机器人公司”追觅改做超跑,起点高,追觅汽车可以替小米吸引火力。
不过追觅造车也存在许多争议,从追觅汽车官方曝光的图片来看,酷似库里南和布加迪的造型被网友质疑,将其调侃为山寨货。
还有网友称追觅造车开局就搞高端车,打造小众超跑是哪吒汽车的翻版,比高合还高合。
据悉,哪吒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诞生于2018年,至今不过七年时间,曾凭借6万元起的微型电动车哪吒V创下月销破万神话,一度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甲,如今债务已攀升至260亿元。
今年以来,哪吒汽车在全国多个城市和地区的4s店已相继暂停营业,哪吒汽车的40多万车主惨遭断网,哪吒汽车已成为“烂尾车”。
无独有偶,与追觅同样定位高端市场的高合汽车是华人运通旗下的豪华智能纯电品牌,创立于2019年。今年2月18日,高合汽车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消息一经传出,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
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高合汽车2021年、2022年两年的销量加起来不到一万,可见平地起高楼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而追觅汽车与头号竞品小米汽车也没有可比性,虽然同样有广大的用户基础,但扫地机器人出身的追觅并没有达到人人皆知的程度,也没有米粉的超高忠诚度,创始人更没有雷军超顶流的人格魅力。所以“平民版保时捷”小米SU7首发能迎来了万众瞩目追觅不一定行。
细纠小米汽车会发现,它的主力产品主要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这是其他造车新势力深耕多年已经打造成熟的市场,只需要是成熟的产品再加上小米的名声很难不获得成功。
而追觅曝光出的产品路线明显存在不同,它主打的是50万以上甚至百万以上的产品,这依旧是中国品牌的弱视区域。超高的售价会让它短期内很难形成销量规模,就如高合一样终究会有资金枯竭的一天。我们可以敬佩追觅这样的开拓者,但过度的好高骛远是否适合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值得商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