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

都在说消费降级。可为什么售价50万的问界M9,反而卖得这么好?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过去一年。我们听了太多“收紧开支”的故事。房子难卖。工作难做。买车也得斤斤计较。但现实好像分裂成两半——一边是精打细算的日常。另一边。是问界M9的持续热销。甚至超过了奥迪A6、奔驰C级、宝马5系这些老牌选手。这不矛盾吗?不是说消费降级。大家就该选更便宜、更实用的车吗?

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很多人并不看好问界M9。原因很现实——它太新了。没有BBA那种百年品牌的沉淀。豪华车的购买逻辑。往往不只是“买一辆车”。而是“买一个身份”。就像奢侈品包。你真的在乎它多能装吗?不。你在乎的是它带来的认可和目光。传统豪华车卖的不是机械。是象征。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那问界M9有什么?它没有历史光环。没有那种推开车门就能换来的“面子”。所以早期被质疑“不值这个价”。太正常了。

但现实偏偏反转了。这款车不仅卖得好。还成了现象级产品。为什么?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首先。必须承认——是华为给了它最初的入场券。

没有华为。那些有购买力的中年用户。可能根本不会走进赛力斯的展厅。一句“这是华为参与的车”。就足以让人愿意停下脚步、多看两眼。华为在手机市场积累的信任度。尤其是中年群体中的号召力。成功转移到了车上。他们信华为。所以愿意尝试问界。这是一种情感嫁接。也是一种品牌信任的平移。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更聪明的是渠道。华为线下门店直接摆上了问界M9。这招太高效了。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你本来只是去买手机。或者看平板。一抬头。发现店里停着一台“华为汽车”。好奇心瞬间被点燃。“华为还造车?”——这种场景化的曝光。比什么广告都直接。它不经意间把用户拉到了车边。没有强推销。没有刻意安排。一切就像一场偶遇。却精准命中目标人群。

销售的话术也高明。他们不讲枯燥的发动机参数。而是说——“您用华为手机吧?这车和您手机无缝互联。”“智能驾驶好用。通勤更轻松。”从生态切入。从体验说服。让那些原本对电动车无感的人。也动了试驾的念头。一试。感觉不错。再一想是华为系的。决策门槛就低了很多。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当然。车本身也够强。问界M9的配置放在50万级别里。性价比非常突出。

同样的钱。买BBA可能只能拿到2.0T+8AT。内饰还是老一套。车机卡顿、功能落后。但在M9这里——双电机四驱、智能空悬、满配座椅、多屏互动、L2++级辅助驾驶……全部到位。它用科技堆料。重新定义了“豪华”该有的样子。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所以这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认知升级。人们不再盲目为品牌溢价买单。开始关注真实产品力。华为赋能+渠道创新+配置越级。三者叠加。共同推起了问界M9的销量奇迹。它击中了一群特定用户——他们注重实用、信任华为、认可科技价值。同时也希望低调地享受高品质出行。

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为何定价50万的问界M9依然热销?-有驾

这个现象。或许也预示着未来高端车的竞争逻辑正在改变。品牌不再是唯一的神话。产品、生态、体验。正在悄悄改写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