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公司发布了其备受关注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的完整文件。
这份文件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和以往不同,这次特斯拉没有宣布要推出哪款新车,也没有给出具体的产品时间表,而是描绘了一个非常宏大、甚至带有些许科幻色彩的未来蓝图。
简单来说,特斯拉宣称,他们接下来的目标,是要利用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I,来彻底改变现实世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富足”社会。
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有些困惑,这听起来太抽象了,特斯拉到底想做什么?
这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
要理解这第四份计划,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特斯拉过去将近二十年里提出的前三份计划,因为它们就像是连续的台阶,一步步铺垫了今天的方向。
时间回到2006年,当时特斯拉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电动汽车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概念。
马斯克发布了第一份宏图计划,内容非常直白:第一步,制造一款昂贵的、小众的跑车(Roadster),用来证明电动车的性能并吸引眼球;第二步,用卖跑车赚来的钱,去开发和生产价格更亲民的轿车(Model S和Model X);第三步,再用赚来的钱,去制造更大规模、普通大众都能负担得起的车型(Model 3和Model Y)。
这个计划的逻辑非常清晰,就是一个从高到低、逐步打开市场的商业策略。
从事后看,这个计划基本成功了,特斯拉也从一个初创公司成长为全球电车行业的领头羊。
十年后的2016年,特斯拉已经站稳了脚跟,于是发布了第二份宏图计划。
这份计划的野心明显更大了,不再仅仅局限于造车。
它提出了四个目标:创造与储能电池无缝整合的太阳能屋顶,将能源生产也纳入业务范围;扩展电动车产品线,覆盖所有主要的细分市场;开发出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的自动驾驶能力;最后,让你的车在闲置时能自动出去跑“网约车”,为你赚钱。
从这份计划可以看出,特斯拉的定位已经从一个汽车制造商,转变为一个能源和出行方案的提供商。
特别是自动驾驶和车辆共享赚钱的设想,第一次把人工智能推到了核心位置,预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到了2023年,第三份宏图计划发布。
这份计划的格局又一次提升,几乎变成了一份面向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它详细论述了如何通过五大支柱,让整个地球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包括全面转向电动汽车、在家庭和工业中普及热泵、发展高温储能、将飞机和轮船电动化,以及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
这份计划非常宏观,探讨的是全人类的能源转型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感觉距离自己比较遥远,但它为特斯拉的所有业务,从汽车到储能,再到未来的机器人,都提供了一个终极的合法性与目标——一切都是为了地球的可持续。
了解了这前三步,我们再来看刚刚发布的第四份宏图计划,它的脉络就清晰多了。
如果说前三份计划的核心词分别是“产品”、“生态”和“能源”,那么第四份计划的核心词就是“智能”和“富足”。
文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我们正在打造将人工智能带入物理世界的产品和服务”。
这句话背后,是特斯拉理念的一次重大升级。
过去,它谈论的是“可持续性”,意思是我们要环保,要保护地球。
而现在,它谈论的是“可持续的富足”,意思是我们不仅要保护地球,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让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消除资源短缺带来的各种问题,把人类从繁重、枯燥和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那么,用什么来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呢?
特斯拉给出了两个具体的答案,可以看作是AI在物理世界的两个“化身”。
第一个是名为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
特斯拉认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将是劳动力不足。
Optimus的目标就是替代人类去从事那些重复性高、缺乏创造性甚至有危险的工作。
比如在工厂流水线上拧螺丝,在仓库里搬运货物,甚至在未来进入家庭从事家务劳动。
这样一来,人类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自己真正喜欢、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个是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网络,也就是之前提到的Robotaxi。
当自动驾驶技术完全成熟后,汽车就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可以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的移动机器人。
届时,人们出行的成本可能会变得极低,甚至低于乘坐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和交通事故等问题都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当然,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如何将这些看似科幻的设想变为现实呢?
特斯拉在计划中强调了其核心能力:将硬件制造和软件开发大规模地结合起来。
这一点至关重要,也是特斯拉区别于许多互联网AI公司的地方。
它不仅能开发先进的AI算法,更有能力通过其遍布全球的超级工厂,以低成本、大规模地将搭载这些AI的硬件产品(无论是汽车还是机器人)生产出来。
在这方面,特斯拉能够设想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其在上海的超级工厂起到了关键的示范和支撑作用。
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高效的生产制造能力,为特斯拉降低成本、扩大产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这种“大规模”的设想变得更加现实。
面对这样一份宏伟的计划,社会上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这依然是在“画大饼”,毕竟其中提到的完全自动驾驶和通用人形机器人,目前都还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离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特斯拉过去在实现承诺的时间表上确实有过多次推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份计划更像是一份宣言和路线图。
它清晰地告诉了世界,特斯拉这家公司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要攀登的下一座高峰在哪里。
回顾其发展历程,从最初不被看好的电动跑到如今遍布全球的电动车,特斯拉确实有将看似不可能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的过往记录。
因此,对于这份新计划,我们或许可以不必过于纠结它能否在几年内实现,而是把它看作一个观察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它预示着一个由人工智能深度改造的未来,在这个未来里,交通和劳动力的形态都可能被彻底重塑,而这无疑将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