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欧洲遇冷,新款Model Y销量下滑,市场失守?

说起来,这事儿还真有点让人想不到。

就在几年前,你要是跟人聊起电动汽车,那十有八九绕不开特斯拉。

这个品牌就像是科技圈里的明星,浑身散发着未来的光环,马斯克更是被很多人看作是改变世界的“钢铁侠”。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曾经在欧洲市场叱咤风云的特斯拉,如今却像是遇到了“中年危机”,销量数据可以说是相当难看。

特斯拉欧洲遇冷,新款Model Y销量下滑,市场失守?-有驾

这背后到底是咋回事呢?

是特斯拉自己不争气,还是对手太强大了?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咱们先不讲那些大道理,直接看看实实在在的数字,因为数字最能说明问题。

就拿2025年来说,欧洲车市的景象真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比如在法国,去年8月份整个新车市场还在慢悠悠地增长,涨了2.2%,可特斯拉的销量却像是踩了急刹车,一下子暴跌了47.3%。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在北欧的瑞典,整体市场明明上涨了6%,特斯拉的跌幅却超过了84%,这已经不是腰斩了,简直是快要跌没了。

就连挪威这个曾经被看作是特斯拉“后花园”的市场,虽然整体销量增长了21.3%,但这个成绩在咱们的比亚迪面前,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比亚迪同期在挪威的销量增长了多少呢?

218%!

这种碾压式的增长,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市场的风向正在悄悄改变。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问题可能更严重。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特斯拉在整个欧盟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4年还算可观的2.5%,急剧萎缩到了0.8%。

去年7月份的销量更是同比下滑超过四成,创下了两年来的最大跌幅。

很多人可能会问,特斯拉不是推出了新款的Model Y吗?

按理说新车上市应该能拉动一波销量才对。

但现实很骨感,被寄予厚望的改款Model Y,并没有成为救世主。

这款6月份才开始交付的新车,到了8月份就在欧洲多个市场遭遇了滑铁卢,比如在丹麦的注册量下降了46.5%,在瑞典更是暴跌了87%。

特斯拉欧洲遇冷,新款Model Y销量下滑,市场失守?-有驾

这就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特斯拉的产品策略是不是出了问题?

你仔细想想,自从2020年Model Y上市之后,这都过去好几年了,特斯拉再也没有推出过一款能够面向普通大众市场的全新车型。

它就像一个守着两三样招牌菜的老饭馆,一开始大家觉得新鲜,可时间长了,总会吃腻的。

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呢?

咱们的比亚迪几乎是以每个月推出1.2款新车的速度在疯狂“上新”,从家用SUV到个性化轿跑,各种车型应有尽有,总有一款能满足你的需求。

就连那些欧洲的传统汽车巨头,比如大众、奥迪,也都在拼命地向电动化转型,新车型也是一波接一波。

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特斯拉光靠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车打天下,显然是越来越吃力了。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在2023年发动的那场全球范围内的降价潮,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后遗症,尤其是在欧洲。

降价直接导致了二手车市场的崩盘。

举个例子,在英国,一辆Model Y的二手车平均价格,一年之内就缩水了41%。

这意味着你去年买的新车,今年卖掉可能要亏掉将近一半的钱。

这下好了,二手特斯拉变得非常便宜,导致二手车的成交量暴增了270%。

对于想买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会怎么想?

“新车价格不稳定,说降就降,买了就亏,还不如去买一辆便宜的二手车。”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新车卖不动,只能继续降价,降价又导致二手车更不保值,消费者就更不敢买新车了。

特斯拉这一招,可以说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严重透支了品牌的保值信誉。

除了产品和价格策略上的失误,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也因为其创始人马斯克的一些言行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欧洲市场和美国不太一样,这里的消费者普遍非常看重环保、社会责任这些价值观。

他们买电动车,不仅仅是为了省油钱,更是出于一种对环保理念的认同。

特斯拉欧洲遇冷,新款Model Y销量下滑,市场失守?-有驾

可马斯克在2024年的一些举动,比如公开支持欧洲的极右翼政党,还出钱资助特朗普竞选,这在很多欧洲主流消费者看来,是无法接受的。

这种行为直接触碰了他们价值观的底线,导致很多人对特斯拉这个品牌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英国的一项调查就显示,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正是因为马斯克这个人,他们才对购买特斯拉望而却步。

品牌信任一旦破裂,想要重新建立起来,可就太难了。

就在特斯拉内外交困的时候,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却在欧洲市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他们深知,要想在别人的地盘上站稳脚跟,光把车卖过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做到真正的“本地化”。

比如,当特斯拉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还在为欧洲复杂的审批流程而发愁时,比亚迪已经通过和当地企业合作,快速实现了智能驾驶功能的适配。

更关键的一步棋,是供应链的本地化布局。

比亚迪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整车厂,宁德时代在印尼建电池厂,这些都是为了在欧洲本土生产。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欧盟宣布要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高达45.3%的关税时,那些完全依赖进口的品牌就傻眼了,成本压力巨大。

而比亚迪因为实现了本地组装,再加上自己本来就掌握着从电池到电机的全产业链技术,成本控制能力极强,所以即便有关税,它依然能保持价格优势,卖得比欧洲本土车型还要便宜15%到20%。

这种体系化的竞争优势,最终体现在了销量上。

2025年4月,比亚迪在欧洲的纯电动车注册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

到了7月份,比亚迪在欧盟的销量达到了9698辆,同比增长超过200%。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源于其精准的产品策略。

他们发现欧洲家庭对7座车有需求,就迅速推出了相应的车型;他们了解到欧洲用户对内饰和车机系统的偏好,就进行了专门的本地化设计。

可以说,中国车企正在用一种更灵活、更贴近消费者的姿态,彻底改变了过去“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正如一位市场分析师所说,比亚迪反超特斯拉,是欧洲汽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

它标志着中国车企的出海,已经从简单的产品输出,升级到了更高维度的标准输出和体系竞争。

而特斯拉那种固守“美国模式”,试图用一款车通吃全球的战略,在区域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