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成都车展舞台还没完全热起来,问界M7就已经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浪。预售才刚刚拉开帷幕,这辆SUV就像插上了翅膀,10分钟冲破2万台,43分钟突破10万台,24小时直接砍下15万订单。买家们仿佛刚杀进年货节,手速比拼毫不含糊,华为商城和鸿蒙智行小程序一度被挤到“喘不上气”。即便是华为高管余承东都按捺不住,直接放话“销售火爆,远超预期”。一小时不到十万单,记录一破再破,这才是真正的“人气王”。
问界M7这波热卖,并非无的放矢。要说现在的消费者精明着呢,什么配置、性能、价格,哪个不是左算右掂量。想在25到35万这个价位切一块蛋糕,光靠一两句噱头可不行。这回M7直接上了全新鲲鹏设计,轴距拉到3030毫米,五座、六座想怎么选就怎么选,三代同堂出门不憋屈。为拼续航,两套动力方案一起推,增程版能跑1600公里,纯电版续航700公里,电池上了100千瓦时,长途出行也不慌。智能化也是一大杀器,全体系带华为ADS4.0智能驾驶,高配还塞了舱内激光视觉系统,说识别能力强,这不是一句空话;娱乐、舒适配置也是“摸着旗舰走”,3K分辨率大屏、主驾零重力座椅、吸顶屏、车载冷暖箱,应有尽有。比起其他品牌同价位车型,问界M7有点像篮球场上突然出现的姚明,个头大、动作快,瞬间就把热度抢了过去。
当然,热销背后少不了华为品牌的强力背书。这两年,从M5、M7到M9,大家逐渐认可了“华为造车”这口金字招牌。智能驾驶、鸿蒙座舱,这些看得见的“黑科技”成了大家奔着华为买车的一大理由。这几年用户口碑一点点积累,等到M7发售,基本就是顺水推舟。订单数字,一半靠产品,一半靠信任。
说到底,M7的热销,既是产品实力的体现,也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模式的再一次验证。它真正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电动+舒适大空间+品牌背书”路子。竞品方面不乏理想L7、L8跟特斯拉的一线强将,但在空间、续航、智能和价格这几路“大杀器”下,也只能暂时让个“C位”。
再看这次M7的具体升级。造型用的是问界M9同源的鲲鹏设计理念,前后脸都做了调整,比以前更显高档。颜色也跟得上潮流,比如新加的“海岛蓝”,刚好讨好一批追求新鲜感的年轻家庭。空间除了轴距表现强悍,座椅布局很灵活,第三排实用性提升,几口之家出门再也不用互相“蹭屁股”。动力方面,除了传统增程,还有纯电版本,并不怕续航焦虑。华为ADS4.0智能驾驶系统成了全系标配,高配车型的激光雷达、视觉能力也随之升级,大大减少自动驾驶的“盲区”,行车更安心。16.1英寸中控大屏直接装上,后排吸顶屏、车载冷暖箱、主驾零重力座椅也没落下。这些配置,不少同级竞品都还在摸索阶段,问界M7已经卷起来了。
如果放到整个市场背景下来看,家用SUV早已经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理想主打家庭空间,特斯拉主攻品牌与智能,M7这一次索性把大家需要的要素全都备齐了。空间、续航、智能、舒适、价位,每一项都冲着刚需去,难怪能收割那么多订单销量。要知道,15万台订单相当于不少品牌一整年的销量,M7用24小时就搞定了。至于后续产能跟不跟得上、真实交付情况怎么样,还需要再观望,不过热度已经点燃。
值得注意的是,问界M7的定价策略很有看头。增程版起步价28.88万元,纯电版也控制在32.8万元,这个区间把理想L7、L8、特斯拉Model Y等热门车型正面纳入对手名单。实际对比后,问界M7在空间和舒适配置上毫不含糊,续航更是超越不少竞品。以前用户总觉得花三四十万买个国产车有点“冤”,现在有了华为背书,综合体验一上来,“买华为车”也快成众人心头好。
当然,火爆的订单背后,也离不开这几年国产智能车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无论是造型设计、空间优化还是智能化、续航表现,中国品牌已经渐渐摸清了消费者的“心门”在哪里。问界M7的热销其实就是整个行业升级进化的缩影。这不仅仅是单个车型的胜利,也能看作华为、赛力斯乃至中国智能电动车的一次集体亮相。可能很多人原本还在犹豫是选合资还是国产,这次M7一出,让更多人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底气”。
当然,网上自嘲卡顿的华为商城和鸿蒙智行小程序,也从侧面印证了M7抢购的盛况。售后压力、交付挑战肯定一个不落,华为和赛力斯接下来可忙活了。不过商战场上从来都是“兵贵神速”,抢先打响头炮才有后面的博弈机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有好货不怕多点挑,钱包在手,说不定还有五花八门的优惠等着“杀价”。
其实如果回顾过去一年,问界系列一直在刷新市场想象。前有M5带一波“科技购车潮”,再有M9掀旗舰级风暴,这次M7凭着家庭定位和全能技能,妥妥又玩出新花样。车企们你追我赶,科技配置和舒适体验的“卷”法已经拉满。买车已经不只是测动力看颜值的老三套,而是哪个车更懂我的生活节奏和场景需求。问界M7这次更像是精准踩中了用户的心思,把“家庭用车”由品牌营销口号变成了体验实际落地。
但热销之外,M7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包打天下”。市场里激烈对手层出不穷,用户的期待水涨船高。智能驾驶、续航、安全、舒适……只要哪一项掉了链子,网络上的反馈绝不会手软。华为这几年靠科技底蕴吃下不少红利,但是吃老本可不是长久之计。问界系列要想每次都能冲在前头,还得在体验、服务、创新上不断抬高门槛。对于有意入手的消费者来说,审慎对比实际体验,避免被“热度滤镜”带偏,也是明智之举。
总归这次M7凭实力刷屏,很大程度上宣告了国产高端智能车的集体觉醒。热销背后,是行业对用户真正需求的洞察,是本土品牌不断迭代和追赶的结果。中国家庭买车终于不用再“将就”,而是可以“讲究”起来。问界M7只是个开始,大家的选择多了,市场才会越来越精彩。
一辆好的家庭车,不只是跑得远、坐得宽,更得用得顺心,让全家出行成为享受,而不是将就。如果说问界M7让这种体验再一次更近了一步,那这15万台订单,就是来自中国家庭最直接的回应。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