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销量火热,问界M8稳居第一,零跑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这几天我一直在盯着10月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数据。这一波市场真是火得不行,不能说没有原因。一些车型像问界M8、零跑C10,都突破了1.4万辆,相较去年同期,涨幅还是挺明显的。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增程技术在城市和长途之间找到了一种比较自我满足的生存空间。

我记得去年我调研时,遇到一个卖车的师傅,他说:你别看油耗低,续航还是个焦虑。 当时我心想?难不成未来都是增程车的天下。这事不是空谈,数据告诉我们,城市用电和长途用油的切换,确实成了不少家庭最需要的功能点。

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销量火热,问界M8稳居第一,零跑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驾

说起问界M8,17484辆的销量让我有点惊讶。毕竟,这价位区间硬碰硬,品牌还算是新面孔。其实原因比较直白:它和华为合作,把智能化和高端化做到了极致。家用SUV加智能,符合每天上下班,周末家庭出游的场景。再说,价格也还算讲理——不算低,但功夫到家。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问界M8的价格大概在30万左右,性价比还能接受。而且,这车不只是科技堆料——用户真实反馈说:开了两个月,几乎不用担心续航。 这也成为它销量持续增长的推动力。也不能只盯着销量说话,毕竟市场上像它这样看起来不错的,还是不少的。

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销量火热,问界M8稳居第一,零跑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驾

说个小跑题,零跑C10 也不差。没细想过,为什么它还能在激烈竞争中稳住脚跟?零跑的策略似乎很实用主义。他们提供纯电或者增程两手抓,这样不用担心纯电续航不足的问题。加上它的综合续航可以上到1190公里——这个要命的数字,是不是有点夸张?但我估算,实际可能差不多在1050左右。这个差距,也就是10%左右,但对用户来说差不多就够用了。

零跑的配置也很接地气——丰富的智能配置,价格也比合资车便宜不少。有人说:你买车,最看重智能化和性价比。 不少朋友就是价格不贵,功能要全。

其实我觉得,增程技术最神奇的点在于,它帮用户省去了时刻焦虑的事。比如我哥哥,他就吐槽:我油表还剩三格,跑不了几天就得加油。 但增程车解放了这份焦虑——城市中开,偶尔长途,也不用担心充电桩堵车问题。而且,增程车还算燃油车的一个升级版,维修和保养就跟传统车差别不大——这一点很得我朋友的心。

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销量火热,问界M8稳居第一,零跑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驾

不过我也要留个白:这类车的性价比,确实在不断拉开差距。深蓝S05、C11都是技术平民中的贵族。深蓝S05我还记得,它能搭载纯电+增程,方案多样,还挺适合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家庭。我的一个朋友半年前买的,就说开惯了,续航也够用。这也让我猜测:这个细分市场,可能会出现像苹果一样的封神产品。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们觉得,一方面,技术越往越成熟,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是不是也在变?你们家用车是不是都在考虑这个的确够用的平衡点?还有个疑问是:未来增程技术会不会真成主流?还是会被全电车型压一头?我自己其实挺犹豫的,可能没想过得这么激烈。

再说个细节:我昨天翻了翻朋友的相册,看见他新买的深蓝S07,照片中那辆车在街角静静等待,车身线条光滑得一批。它的销量占品牌份额从9月的23%涨到10月的33%,这个跳跃让我觉得,产品的成长线可能还在持续。品牌的黑马能持续多久?还真不好说。

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销量火热,问界M8稳居第一,零跑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驾

也许,市场的下一步就藏在价格策略和技术革新的交错中。其实我在想,难不成未来每个家庭都能配备带增程功能的车,然后像家里的洗衣机一样,随时随地用到?这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好了,扯远了,回到问题:你们觉得,用增程车的最大优势,除了续航?是不是还在于用车惯的转变?或者,你们身边有没有因为增程技术而纠结的朋友?这些都挺耐人寻味的。

10月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销量火热,问界M8稳居第一,零跑深蓝等品牌凭借高性价比和技术优势持续发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有驾

这市场的变数太多,谁都猜不到下一季的销量会怎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一批实打实的需求始终推动着技术创新。未来的增程市场,是继续火热,还是逐渐被全电取代?我倒挺想听听你的看法。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