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长安UNI-K的智能座舱让我放弃了特斯拉订单
上周陪发小去特斯拉交付中心退订Model Y时,销售顾问的眼神像在看两个疯子。但当他坐进我的UNI-K驾驶舱,那块横跨中控台的星际战舰式三联屏亮起的瞬间,我清楚听见他咽口水的声音。
这已经是本月第三个被长安UNI系列「策反」的特斯拉准车主。作为某新能源车企前产品经理,我比普通人更清楚智能汽车的「军备竞赛」早已不是比谁屏幕多——UNI-K的「超感座舱」系统用三个杀手锏重塑了人车关系:当方向盘前方的AR-HUD把导航箭头直接投射在真实路面上,雨天再也不用低头看中控屏;方向盘感应到驾驶员手部离开超过15秒,立刻启动DMS疲劳监测;最惊艳的是「眼神唤醒」功能,盯着副驾屏幕说「打开车窗」,系统能精准识别发声源位置。
这些科技配置背后是长安「北斗天枢」计划的厚积薄发。去年在重庆垫江试验场亲眼所见,UNI-V的APA6.0自动泊车能识别出宽度仅比车身宽8厘米的极限车位,这个数据甚至优于某些豪华品牌。而UNI-K搭载的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在青银高速实测中实现了30公里零接管——要知道这可是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普通路段。
但真正让我决定把家里那台进口SUV换成UNI-K的,反而是个「不智能」的细节。某天加班到凌晨,座椅侧翼的「云感」泡沫像被阳光晒过的记忆枕般承托住腰背,配合全车14个扬声器的头枕模式导航播报,那种被科技温柔包裹的体验,突然理解了长安工程师说的「温度比参数更重要」。
现在周末带家人出游时,儿子总抢着用三指飞屏功能把动画片划到后排娱乐屏,妻子则爱上了可以45度调节的「女王副驾」。有次等红灯时瞥见后视镜里其乐融融的场景,突然想起五年前采访长安研究院时,那位白发工程师说的话:「中国家庭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驾驶机器,而是能承载三代人笑声的移动客厅。」
如果你也在新能源车的参数迷宫里挑花了眼,或许该去长安4S店体验下UNI系列的「未来智慧座舱」——毕竟当科技有了温度,驾驶就变成了生活。现在下定还能享受终身免费基础流量和5年10次免费保养,这笔账怎么算都比交「智商税」划算。(活动详情见评论区置顶链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