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区域控制器进入爆发期,国产玩家加速抢食“蛋糕”

伴随着整车EE架构的加速升级,区域控制器(ZCU)市场风口已经悄然来临。

今年以来,小米YU7、乐道L90、零跑C10/C16/C11、吉利银河A7等越来越多新车开始全面搭载新一代“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比如零跑C10/C16/C11搭载了零跑LEAP3.5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由舱驾一体中央域控+3大集成区域控制器组成;而丰田新一代EE架构也由一个中央计算单元+四大区域控制器组成。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区域控制器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并且加速进入主流消费市场。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物理区域控制器ZCU(HPC+ZCU架构下统计口径,剔除位置域BCM部分)车型交付量达到77.33万辆,同比增长了96.53%。

众所周知,汽车不仅需要聪明的大脑作为中央计算单元,还需要区域控制器(Zonal)打通和协调复杂的通信协议和中间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车智能化”。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区域控制器走向量产“快车道”,整个汽车供应链体系也将进入深度变革期。

01

区域控制器进入爆发期

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的浪潮下,区域控制器(ZCU)已经成为下一个核心争夺点。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区域控制器(ZCU)不仅融合了传统BCM的相关功能,还进一步融合数字钥匙、动力控制、底盘控制、以太网网关等跨域功能,实现硬件平台的复用、诸多功能的集成与本地化控制,目前已经成为各大车企“降本增效”的核心利器。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小鹏、小米、广汽、零跑等越来越多车企已经在最新车型上量产了区域控制器。比如,小鹏G9搭载的X-EEA3.0架构,通过左右区域控制器实现车身控制与以太网网关融合,使整车线束长度减少20%以上,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可靠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汽车分布式EEA架构由上百个ECU通过CAN和LIN总线连接,具备结构繁杂、成本高昂、软件升级困难等弊端,已经很难满足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需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汽车智能化升级,各大车企纷纷转向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将高算力任务集中于中央大脑,而区域控制器则负责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就近接入与本地控制。

均胜电子旗下均联智行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作为新一代EE架构的核心模块,区域控制器(ZCU)通过实现硬件资源解耦、算力动态分配及通信协议标准化,在架构转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解耦与进化作用。

目前来看,行业内主流的整车EE架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高算力SoC(英伟达Thor或者高通SA8295)+3-4个区域控制器来实现“大脑+神经中枢”的高效体系;另一种则是采用单颗芯片实现“舱驾一体”,并搭配2-3个区域控制器来实现性能与成本的平衡。

汽车区域控制器进入爆发期,国产玩家加速抢食“蛋糕”-有驾

无论是哪种EE架构,区域控制区(ZCU)都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管理和控制特定区域内电子设备和系统的重要任务,为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正是如此,区域控制器正在以惊人速度替代传统分布式ECU,并且进入黄金增长期。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ZCU前装渗透率达9.12%。其中20万元以下车型占比为27.04%,而2023年同期还不到1%。

业内一致认为,到2025年底,主流车企将完成从域集中式架构到“准中央计算+区域”架构的切换。预计到2027年,国内区域控制器市场规模将突破280亿元。

02

本土玩家加速崛起

伴随着越来越多车企采用区域控制器,一批本土玩家凭借技术、成本、服务等综合优势,已经成功抢食市场蛋糕。

《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到,今年以来,均胜电子、经纬恒润、车联天下等本土供应商均拿下了区域控制器订单,并且出货量大幅增长。比如经纬恒润的物理区域控制器ZCU已经获得了小米等多个车企的项目定点,出货量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并于上个月突破了百万的量产里程碑。

与此同时,车联天下也在近日宣布其应用在乐道L90的第1万台区域控制器已经顺利下线。而均联智行推出的nZone系列区域控制器也已经拿下了某知名自主新能源品牌超百万台量产订单,目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交付。

可以看到,长期由大陆集团、安波福等国际Tier 1巨头主导的车身控制器市场格局,伴随着新一代ZCU的量产正在被重构,本土玩家凭借本土化服务、成本控制等优势正在强势突围。

均胜电子旗下均联智行相关产品负责人表示,区域控制器正从早期的“通讯+供电”功能,向“服务化部署+边缘计算”演进,未来将承担部分AI推理任务,降低中央平台的通讯成本。

这也意味着,区域控制器所用车规MCU也要全面升级。车规级MCU的算力、存储、通信性能、外设资源等都要全面升级,并对于实时虚拟化 (Real Time Hypervisor)的需求也更强烈。”芯驰科技MCU产品线总经理张曦桐表示,虽然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可以简化线束,但对于区域控制器本身的能力要求却大幅提高。比如区域控制器需要融合更多的功能种类,且不同领域功能对于实时性、功能安全等级、算力要求存在极大的差异化,导致区域控制区面临的技术复杂度呈指数级提升。

为此,芯驰科技面向跨域融合场景推出了高性能车规MCU——旗舰智控E3650,采用了ARM R52+锁步多核,主频达到600MHz,集成了16MB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与高于4MB的大容量SRAM,并且可以提供超过350个可用外设IO,大幅节省外围IO扩展芯片、有效实现系统降本。目前,芯驰E3650已经获得多个头部车企定点。

此外,芯驰科技还推出了专为电驱和动力域控场景设计的E3家族新成员E3620P,采用6核R52+集群,主频达到500MHz,SRAM超过2MB,集成了最新GTM 4.1、高精度Sigma-Delta ADC等丰富的电驱专用外设,支持高实时的MCU Hypervisor虚拟化技术,可满足ASIL-D级功能安全和AEC-Q100 Grade 1可靠性标准支持国密硬件加速。

汽车区域控制器进入爆发期,国产玩家加速抢食“蛋糕”-有驾

总体来看,芯驰科技可以提供覆盖新一代EE架构中的I/O型、控制型、计算型区域控制器(Zonal),可以满足主机厂不同形态EE架构的区域及域控需求。目前,芯驰E3系列已经在理想、零跑、奇瑞、极氪、深蓝等超50款主流车型上量产,出货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片。

很显然,区域控制区(ZCU)国产化的窗口期已经到来。伴随着区域控制器的加速量产,汽车供应链体系将从“传统线性协作”向“协同共生生态”深度转型,传统Tier1的角色也向“系统级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不仅提供硬件产品,还配套智能化诊断等增值服务,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