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冲动!不符合这四种情况,劝你别碰电车

我跟你说,我们小区的老张,现在就是个活体行为艺术,主题叫《一个电动车主的自我修养》。

去年提车那会儿,那叫一个春风得意,开着他那台闪着蓝光的“未来座驾”,从我们这堆烧油的“老古董”面前飘过,车窗摇下来,那眼神,三分不屑七分颠覆,好像我们还在用算盘,他已经用上量子计算机了。

结果呢?

风水轮流转。

现在你猜我最常在哪儿逮到他?

小区门口那个公共充电桩,对,就那个。

他抱着个保温杯,哈着白气,盯着那个充电进度条,眼神空洞得像刚参加完双十一的你。

活脱脱一个人形挂件,挂在他那个电动爹上。

他现在见我的开场白都变了,从“哎,我的车加速真猛”,变成了“哥们儿,借个火”。

你别笑,老张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你的明天。

现在这帮卖车的,嘴里全是星辰大海,什么智能座舱、环保出行、用车成本低到发指,听得你热血沸腾,感觉不买一辆都对不起这个时代。

先别冲动!不符合这四种情况,劝你别碰电车-有驾

打住!

你先冷静一下,听我给你唠唠这里面的门道,别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咱先掰扯一下那个最诱人的鱼饵——省钱。

销售会给你算一笔账,电费多便宜,油价多贵,一年下来省出一个LV。

听着是挺美。

但这里面有个巨坑,就是你的屁股一年有几天是粘在驾驶座上的?

你要是个跑业务的,或者干脆就是跑网约车的,一年没个两三万公里打不住,那没得说,电车就是你的“印钞机”。

可你要是一年就开个几千公里,上班坐地铁,周末开出去买个菜,接个娃,那省下的那点电钱,够干啥的?

可能还不够你给这电动爹多交的保费。

这玩意儿,就像办健身卡,你得天天去,才对得起你掏的钱。

买回来当摆设,那不是省钱,那是烧钱。

先别冲动!不符合这四种情况,劝你别碰电车-有驾

而且,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噩梦,是你压根儿没个能安充电桩的私家车位。

你信我一句,没有家充,买纯电车就等于在西伯利亚裸奔,刺激是刺激,但离死不远了。

外头那些公共充电桩,一度电一块五都算良心价,高峰期奔着两块去,再加上停车费,你算算,每公里的成本跟油车有啥区别?

你图啥?

体验就更别提了。

零下十度的冬天,你裹着羽绒服,在充电站里哆哆嗦嗦地等一个钟头,旁边大哥吃泡面的香味儿直往你鼻子里钻。

那一刻,你心里想的绝对不是什么环保,而是“我为什么要遭这个罪”。

有家充就不一样了,回家插上枪,第二天满血复活,那才叫生活。

所以,没固定车位就别碰纯电,这七个字你给我刻在脑子里,能救你一命。

先别冲动!不符合这四种情况,劝你别碰电车-有驾

还有个事儿,你家里是不是有辆油车给你兜底?

这问题太关键了。

有辆油车,那你买电车就叫“锦上添花”,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市区里用电车省钱耍帅,跑长途、节假日回家,开上油车说走就走,心里那叫一个踏实。

可如果你把全家出行的希望都寄托在一辆电车上,那它就不是“锦上添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冬天续航打个对折都是常规操作,高速上开着暖气,那电量掉得比你的股价还快。

你永远处在一种“电量焦虑”中,服务区比亲妈还亲。

这哪是开车,这是伺候祖宗。

当然,也有一种人,他们买电车,图的就不是这些。

他们是“体验派”,是“科技粉”。

受够了油车的发动机噪音和顿挫,电车那丝滑安静的驾驶感,确实是降维打击。

一脚电门下去,车子像幽灵一样窜出去,那种感觉确实上头。

先别冲动!不符合这四种情况,劝你别碰电车-有驾

车里那块大屏,那些智能驾驶辅助,让你觉得自己就是未来战士。

可这种“未来感”的保质期有多久?

三年后,当你的车机开始卡顿,当你的电池开始衰减,当二手车贩子给你报出一个让你想哭的价格时,你还会觉得香吗?

科技这东西,迭代太快,今天的“黑科技”,明天可能就是“电子垃圾”。

所以,别再问电车到底好不好了。

这玩意儿就跟榴莲一样,喜欢的人爱不释手,讨厌的人闻着就想吐。

你该问的,是你自己到底是谁。

你是一个一年能跑几万公里的“公路骑士”,还是一个家里有“备胎”的“双车家庭”?

你是一个有固定车位的“地主”,还是一个追求极致体验的“科技先锋”?

想明白这些,再去做决定。

先别冲动!不符合这四种情况,劝你别碰电车-有驾

千万别学老张,让一时的头脑发热,变成未来几年里,站在充电桩前无尽的悔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