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要搞大新闻。近日,网络上一组号称“小米昆仑”增程SUV的谍照流出,地点还是在自家超充站。几辆SU7就那么乖乖停在一旁,跟这个新家伙比起来,分分钟成了小弟。新车体型巨大,车顶高耸,怎么看都是在努力向“三排座、舒适空间”这块蛋糕发起总攻。网友调侃:“小米这是造了个大盒子。”还真没冤枉它。从曝光的照片看,这车恨不得把“功能第一、造型第二”写在脸上。
作为小米的第二款重要车型,这辆增程SUV一反时下流线设计的潮流,硬生生搞了个方盒子。每个棱角都直来直去,好像在向“实用主义”致敬——想装啥都能塞得下。前大灯高悬,近似小灯充背景,保险杠粗犷野性,整个前脸仿佛在说:“我见多识广,大风大浪都见过。”
细看车身侧面,两扇宽门就像大刀阔斧开出来,坐进去都不用吸肚子。靠近尾部,第三排车窗面积傲视群雄,身高一米九的同学坐进去大概率也不会撞头。底盘离地间隙够高,农村泥路、烂石山路估摸着都合适,这绝不是拿到商场里摆造型用的。门把手还是最朴实的“按压式”,一点年轻时尚的虚饰都没有,设计师心里估计OS只有一句:“好用比什么都强。”
后排表现同样霸道,轮胎宽厚不怕泥泞,轮毂样式反正没想取悦谁,转向机构直白裸露,直接宣示自己有后轮转向,就是给你掉头转弯做准备。连备胎位置都图省事,后背箱设计得平平整整,什么扰流板都免谈。毕竟你要风阻小还是要能拉货?聪明人会选后者。
虽说是伪装测试车,但细节掩饰不住粗犷性格。照片里的“Xiaomi”英文标闪瞎狗眼,车标全被糊住,连缝隙和轮眉都不怎么修饰,纯粹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没到内外都要精雕细琢那一步。更真实地说,测试阶段本就该这样,用户先感受空间和性能,等到批量上市再谈美丑。
说到动力,小米这次上的是增程系统。什么是增程?简单讲,就是“油电双修”——电池没电时引擎发功,既有新能源的环保,也有燃油的续航,小米准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剩电池装在哪、油箱多大、动力到底咋样这些悬念还没揭晓。更重要的是,主打“家用”的定位已经明确,这意味着价格和SU7拉开档次,但又要解决第三排鸡肋空间的痒点。
网友已快手测算了这“盒子”的尺寸,车长近5米,直逼蔚来ES8。如果正式发布真这样,那么“二胎三胎”家庭上下学出游得把掌声送给雷老板。只不过具体配置还藏得严严实实,没有内饰照片、没有动力数据、没有续航参数,一切“雾里看花”。我们只能从这些大肚能“装”的外观猜测:小米很清楚,国人买SUV不为炫酷拉风,而是全天候实用。
至于设计师的用心考量——“后视镜变小”、“行李架留接口”、“车顶骄傲隆起”等细节,都在排队给后期选配和科技配置让路。想装激光雷达?有位置。要装全景天窗?窗子宽着呢。车辆本身好像只在意一件事:能上能下、能拉能装,其余请用户慢慢DIY。
结局如何?只能说小米这波为了抢占家用SUV市场,把“实用型”和“未来增程混动”这两个词糅合在了一起。如果说SU7还在谈“互联网浪漫”,大盒子SUV就是肉眼可见的现实主义,专为“拖家带口”量身打造。
大盒子车型是聪明玩法:它专门给那些追求实用和多功能的中产家庭准备。比起满街讨好目光的“小钢炮”,大盒子只想踏实服务于全家。至于最终上市会不会给出和小米手机一样“性价比爆表”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感谢汽车之家的肖然编辑把这些信息兜了个底儿,其他都还在保密,只剩这“盒子”般的外观,提前透了点风。至于全中国喜欢大空间的家庭用户,估计现在已经在家里商量着要不要留点预算,等小米“盒子”真上市了赶紧冲一台回去。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