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买车的可以笑了,12月新车亮相高颜高配,72V的电动车价格已降至2000多元,性价比惊人成为市场新宠
最近我真的是感慨万千。大概半年多前还在车市里跑,谁都明白电动车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但你说降价,最多也就是10%-20%的调整吧,谁会想到,现在72V的电动车——那玩意儿一直被认为是中高端,居然有人开玩笑说白菜价。我在市场随便逛了两天,结果发现:有的牌子,补贴后价位直接一破3000元,最夸张的竟然还低于2000,多得让人觉得是不是走错片场了。
讲真,这些价格听起来像电动自行车+的升级版。就像我上次朋友笑着说: 这价格,哪还需要犹豫?买了不上牌走,交警管不了。不过我也知道,现实不是那么简单。你瞧:交警队还只认48V的,72V的很多时候是不上牌的料。这也是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骑72V快感的电动车照片——车壳大得吓人,塑料感强烈,安全性真心是打了个问号。
但话又说回来,这其实也反映了一个大问题:现在的电动车行业,已经滑入价格战泥潭。以前的72V车型,相当于中高端代表,价格偏高,配置也比普通款丰富,现在倒好,一下子全部跳转到了经济实用区间,且配置还颇为丰富。
像大阳的茉莉A01,补贴后才不到2500块,续航80公里左右。你要说配的电池,用的可能是黑金石墨烯的,虽然续航有限,但已经满足日常通勤。绿驹钧行也挺厉害,2600-3500元之间,搭载2000W的大功率电机,能跑到150公里续航——我心里暗想:他们这是在炒概念还是真兵器呢?这个价格,简直是肉搏战。
商家们也是削减成本的高手。你知道的,有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厂家会用铅酸电池替代锂电池,虽然续航相对缩短,但成本落得更低。这倒不一定是减配,更多是减成本。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细节:我刚才翻了一下笔记,不少品牌为了观感还会在外皮上做文章。比如一些车型,虽然看起来大块头,其实里面用料很经济。安全性?这个倒是没特意查,毕竟骑电摩的,法规屏蔽得挺严,很多时候只是走个过场。
让我特别好奇的是:这些低价车的卖点到底在哪里?你看,最终价格低到2000多元,不过是体感价,配置不一定符合真性能。但不少人觉得:便宜就是王道,特别是那些刚入门的小白用户,买了能骑肯定开心。
有趣的是,市场上的低价电动车,其实还是要看用户需求——比如我有个朋友,他每天上下班5公里,觉得这个价格只要骑得稳,续航还能接受,就是不在意车壳好不好看。我曾调侃:你要不考虑买个锤子牌?不过其实他一句:反正不用跑远,安全可靠就行。
对比一下一线品牌,比如雅迪、爱玛,他们的高端车型好歹价在几千到一万不等(样本少,估算的),配置也多不少。比如雅迪的某款智能车,配备胎压监测、蓝牙APP管理、GPS定位……虽然价格不低,但安全感是真的高。
而且,很多低价车型是不是有人知道:不一定能合法上牌。毕竟交警不认72V的,他们只认48V。店家会怎么应对?上不了牌就不想多说,这也是只能走个形式的节奏。
这事还让我想到:未来电摩的市场前景,还能指望它怎么发展?价格不断下跌,再加上政策壁垒——比如驾照、牌照,很多电摩最后可能变成摩托+自行车的融合体。毕竟电摩还真不是随便能搞的。
你们觉得呢?将来这种低价车还能落地多久?还是说,安全性和法规壁垒,终究会挡住这个快艇速度?我心里还在琢磨:是不是那些低价车愿意牺牲点安全,也只是量的取胜?毕竟,如今的竞争,更多的是拼规模——要么用户多,要么配置多,少了安全总是会让人心里觉得惴惴不安。
你说:这些神车的集体出场,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只能看到骑电动车的人逐渐增多?骑电摩的那部分人会不会逐渐退出?我还真不敢怎么断言,毕竟市场流行总有潮水,但不变的,还是用得顺手的人最开心。
未来几个月,估计还会有价格继续探底的动作,消费者会成为最大赢家还是最大的受害者呢?这个我也没有太多答案,只知道:走在街上,看到各种新奇款,心里有点发呆,小细节触手可及。
好了,不聊宏观了,你们觉得:这样的价格战,会不会真应验低价不一定差,只要合理就行?还是说,低价背后隐藏的那些问题,又会逐步浮出来呢?
这仿佛就像——每次看快递送货的车子,心里就在想:到底是快还是便宜呢?大家怎么看?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