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挑战天门山,溜车撞栏杆,网友嘲讽东施效颦

最近,一件发生在张家界天门山的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简单说,就是一辆黄色的奇瑞汽车,想挑战爬上那九百九十九级台阶的天梯,结果爬到一半,车子突然往后溜,一屁股撞在了旁边的石头栏杆上,把栏杆都给撞断了好几根。

这个过程被视频拍下来发到网上,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但批评的声音占了大多数,很多人都觉得这事儿办得太不地道了,有点像是在学别人,结果没学好,反而出了洋相。

奇瑞挑战天门山,溜车撞栏杆,网友嘲讽东施效颦-有驾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其实,汽车爬天门山天梯,奇瑞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

早在2018年,英国的豪华汽车品牌路虎,就成功地把一辆车开上了天梯顶。

那一次,可以说是轰动一时,成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营销案例。

很多人通过那次活动,记住了路虎车强悍的越野性能。

但是,人家路虎的成功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

据说,为了那次挑战,路虎的团队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

他们在活动开始前,专门在国外找地方模拟天门山的环境,反复进行测试,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方案,确保整个过程万无一失。

开车的是专业的赛车手,车子的轮胎也根据爬台阶的需要做了专门的调整。

最关键的是,他们在现场准备了两条非常结实的安全缆绳,一头拴着车,一头固定在山顶,这样既能防止车子万一失控往后溜,也能保护天梯的石阶不被车轮损坏。

奇瑞挑战天门山,溜车撞栏杆,网友嘲讽东施效颦-有驾

可以说,人家那是一场准备周全、充满技术含量的专业表演。

五年过去了,奇瑞也想复制一次这样的壮举,来证明自己的车子性能也很厉害。

想法是好的,但从结果来看,准备工作显然没有做到位。

根据后来奇瑞官方的道歉声明,事故的原因是车后面一条起防护作用的绳子,它的固定扣突然脱落了,绳子缠到了车轮上,影响了车子的动力,才导致车辆向后滑。

这个解释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仔细一想,问题就来了。

这么重大的挑战活动,关系到人员安全和景区设施,怎么能让一个“卸扣脱落”这样看似微小的细节问题,就导致整个活动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呢?

这恰恰说明了他们在风险预估和现场执行方面,跟当年的路虎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也难怪网友们会毫不客气地评价这是“东施效颦”,学了人家的形式,却没有学到人家严谨专业的精髓。

这件事引出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这种极限挑战到底有没有必要?

天门山的天梯,坡度非常陡,平均有45度,有些地方甚至更陡,台阶又窄又滑,那是设计给人一步一步爬上去的,体验那种“天门”的险峻。

现在非要开一辆主要在城市里跑的SUV上去,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奇瑞挑战天门山,溜车撞栏杆,网友嘲讽东施效颦-有驾

说白了,就是为了博眼球,制造一个大新闻,让大家觉得“哇,这车真厉害,楼梯都能上”。

但我们普通老百姓买车,是为了日常上下班代步,周末带家人出去郊游,或者跑跑长途高速。

有谁会真的把车开去爬楼梯呢?

这种脱离了实际使用场景的测试,除了能当个噱头,对于消费者了解这辆车的真实性能,比如它省不省油、开起来舒不舒服、空间大不大这些我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其实并没有多大帮助。

有专业的试车场、有各种模拟真实路况的测试场地,为什么非要跑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去折腾呢?

这到底是想证明车子性能好,还是想证明自己的营销胆子大,敢冒险呢?

由此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公共资源被商业活动占用的问题。

为了配合奇瑞这次挑战,天门山景区的天梯连续两天都对游客关闭了。

游客们大老远跑来,本来是想亲自爬一爬这闻名世界的天梯,结果到了地方却被告知过不去,只能改坐电梯。

大家心里肯定不舒服。

奇瑞挑战天门山,溜车撞栏杆,网友嘲讽东施效颦-有驾

天门山是国家的,是属于所有人的公共旅游资源,怎么能为了一个企业的商业宣传活动,就让公众的利益让路呢?

景区方面的回应是,他们只是提供了场地。

但这话说得有点轻巧了。

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应该把游客的安全和体验放在第一位。

更何况,就在不久前,天门山的索道还因为连续发生故障被网友吐槽,暴露了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上的不足。

一边是最基础的安全保障都让人不放心,另一边却又大张旗鼓地配合这种高风险的商业活动,这难免会让人觉得景区过于商业化,有点本末倒置了。

最让人后怕的,还是安全问题。

从视频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当那辆黄色的汽车在台阶上挣扎时,台阶下面不远处就站着很多围观的群众。

当时车子后溜撞上栏杆,幸好被栏杆挡住了。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车子失控得更严重一些,或者栏杆没有那么结实,那辆几吨重的车直接冲下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不仅仅是一次失败的营销活动,更是一次极其危险的安全隐患。

奇瑞挑战天门山,溜车撞栏杆,网友嘲讽东施效颦-有驾

奇瑞在事后的道歉信里也承认,对活动的风险预估不足。

但这句“预估不足”,背后可能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说到底,奇瑞这次失败的“爬梯”事件,也折射出了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一些车企的营销焦虑。

现在国内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打得不可开交。

不仅有老牌的合资品牌,还有像蔚来、理想、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甚至连小米这样的科技公司都跨界来造车了。

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比如奇瑞、长安、吉利等等,虽然这几年进步非常大,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但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的。

压力大了,就总想搞点大动静,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所以我们能看到,有的车企搞极限碰撞测试,用大卡车去撞自己的车;有的把车开到很深的水里去测试涉水能力。

这些营销手段,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流量和讨论,但往往也伴随着争议和风险。

真正能让一个品牌长久立足的,最终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

车子好不好开、安不安全、可不可靠,服务好不好,这些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或许能赢一时,但赢不了一世。

把产品踏踏实实做好,让口碑在用户中间自然发酵,这才是最根本、最长远的发展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