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汉长续航药方不够,车主痛点难解,市场反响冷淡

说起咱们国产车,这几年真是扬眉吐气,尤其是新能源车这块,那是相当给力。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就在一两年前,马路上有一款车特别扎眼,那就是比亚迪汉。

那会儿它可真是风光无限,被很多人看作是国产轿车的门面担当。

比亚迪汉长续航药方不够,车主痛点难解,市场反响冷淡-有驾

设计得大气,开起来又快又稳,最关键的是,它让很多人觉得,花二十多万,也能享受到过去四五十万合资豪车才有的那种感觉。

当时买这车,那都得排队,有的地方等车要等好几个月,月销量轻轻松松就突破三万台,可以说是红得发紫的明星车型。

然而,市场这个东西,变化就是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就在不久前,大家突然发现,这位曾经的“销冠王”好像有点卖不动了。

销量数据一看,从巅峰时期的月销几万台,一下子滑落到了几千台的水平。

这个落差,确实有点大得惊人。

这就好比一家天天排长队的网红餐厅,突然之间变得门可罗雀了,你肯定会好奇,到底是菜品味道变了,还是大家的口味变了?

比亚迪自己当然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赶紧就推出了所谓的“荣耀版”,主要策略就是降价,想用更实惠的价格来重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但是,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大家似乎并不只是因为价格问题才犹豫的,这剂降价的药方,好像没能完全治好汉的“销量下滑症”。

那么,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经人人都想拥有的比亚迪汉,为什么突然就不那么香了呢?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跟两三年前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那时候比亚迪汉能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一个选择还不是那么多的市场里。

在20万到30万这个价格区间,想买一辆纯电轿车,既要有好看的样子,又要有扎实的续航和不错的性能,数来数去,汉确实是那个最优选。

它就像是班里第一个用上彩色屏幕手机的学生,在大家还用着黑白屏的时候,自然显得特别出众。

比亚迪汉长续航药方不够,车主痛点难解,市场反响冷淡-有驾

可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短短一两年,赛道上挤满了各路高手。

新势力品牌们一个比一个生猛,传统车企也纷纷觉醒,拿出了看家本领。

你看看现在的市场,简直是“神仙打架”。

这边,极氪007用它那可以自定义内容的智能灯幕和前卫的设计,牢牢抓住了年轻人的心;那边,小鹏P7i把智能驾驶和车内语音助手玩得炉火纯青,号称能做到“车子比你更懂你”;更不用说还有小米SU7这样的跨界玩家,一入场就带来了泼天的流量,用做手机的思路来造车,主打一个生态互联和科技体验。

在这些新对手面前,比亚迪汉那套已经用了几年的设计语言和车机系统,就显得有些中规中矩,缺少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

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当周围的同学都换上了最新款的全面屏智能机,你这部虽然经典耐用但系统有点老的手机,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

其次,是比亚迪这次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好像没有完全打在消费者的心坎上。

降价确实是实打实的优惠,但对于很多潜在的买家来说,他们现在更在意的,可能已经不只是续航里程多了几十公里,或者价格便宜了一两万这么简单。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大家的焦虑点也在发生变化。

以前大家担心车子开不远,是“里程焦虑”。

现在充电桩越来越多了,大家的焦虑变成了“补能焦虑”,也就是充电能不能再快一点?

能不能像手机充电一样,插上十几分钟就能恢复一大半电量,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继续上路?

除了充电,还有“智能焦虑”。

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智能设备。

大家每天都在用流畅的智能手机,自然也希望自己的车机系统能一样好用,地图导航要精准,听歌软件要丰富,语音助手要聪明,不能喊半天没反应,或者总是答非所问。

比亚迪汉长续航药方不够,车主痛点难解,市场反响冷淡-有驾

还有智能驾驶辅助,大家希望它能在堵车的环路上、在漫长的高速上,真正地帮自己分担驾驶的疲劳,而不是一个需要你时刻提心吊胆去“监视”它的功能。

在这些关乎日常使用体验的“软实力”上,比亚迪汉的进步速度,似乎没有跟上对手的步伐。

它的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在同级别里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形成像它的电池技术那样强大的护城河。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内力深厚(三电系统扎实),但招式(智能化体验)却更新不快,面对新一代的对手,就容易吃亏。

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就是价格定位的尴尬。

比亚迪汉曾经最大的魅力之一,就是极高的“价值感”。

用二十多万的钱,买到了过去得花更多钱才能得到的尺寸、性能和气场。

但现在,这个价格区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消费者拿着同样的预算,选择面宽了太多。

稍微加一点钱,可以够到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全球明星产品,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口碑摆在那里。

往下看,又有像深蓝、零跑这些品牌,用更低的价格提供了差不多的空间和配置,主打一个极致性价比。

而在完全相同的价位上,又有一群像小鹏、极氪这样的对手,它们可能在空间或者某些方面不如汉均衡,但在智能化、驾驶乐趣这些单点上做到了极致,对特定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样一来,比亚迪汉就处在一个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

论品牌号召力,上面有更强的对手;论纯粹的性价比,下面有更狠的“价格屠夫”;论科技感和智能化,同级又有更专业的玩家。

它“均衡”的优点,在选择多样化的今天,反而可能成为“没有突出记忆点”的缺点。

当消费者不再把它当作唯一的选择时,它的销量出现波动,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这其实也给所有中国汽车品牌提了个醒: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里,没有谁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

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升级,技术在不断迭代,哪怕是曾经的爆款,如果不能持续拿出让人惊喜的创新,也很快会被后浪赶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