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换驾照,国籍决定命运?美国人十分钟,中越等非缔约国则需漫长“渡劫”

在日本换张驾照,到底要多久?

问爱知县的美国人克里斯托弗,他会告诉你,十分钟。真的,就十分钟。递上那份驾照的日文翻译件,工作人员核对一下,然后……“咔哒”,一张崭新的日本驾照就从打印机里吐出来了。像从自动贩卖机里买了罐咖啡一样简单。

但你如果把同一个问题抛给南非人凯拉,她可能会先沉默很久,然后告诉你一个让你怀疑人生的数字:21个月。在千叶的驾驶中心,这两年不到的时间,被拉成了一段堪比申请永居的漫长、绝望的旅程。十分钟和二十一个月。这中间的鸿沟,跟钱没关系,甚至跟你是不是个好司机,关系可能也没那么大。那道线,好像就是你护照封面的颜色,和你国籍背后那张看不见的、叫做“国际关系”的网。

事情变得更糟,是从2024年开始的。在那之前,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日本警察厅看着两组数据,估计头疼得不行。十年里,通过“外免切替”换驾照的外国人,翻了快一倍,六万八千多人。然后呢?外国人引起的交通事故,也跟着涨,七千多起。

在日本换驾照,国籍决定命运?美国人十分钟,中越等非缔约国则需漫长“渡劫”-有驾

大家本来就有点焦虑,然后,埼玉县出事了。一个外国司机撞了小学生,跑了。这一下,就像把火星扔进了火药桶,整个社会的情绪都被点燃了。于是,10月的新规,来得又快又猛。

游客?别想了,直接禁止换证。笔试?及格线给你拉到90%,一个几乎不给人犯错空间的高度。还得有“住民票”,你得证明你实实在在住在这儿。

听起来,好像是想让事情变得更公平、更安全?可结果呢,它让那两种极端的体验,变得更加刺眼。克里斯托弗那种“绿灯通道”还在,甚至更顺畅了。而凯拉她们,则被推向了更深的绝望。这背后的逻辑,被一个冷冰冰的词概括了:“制度互惠”。日本签了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所以,名单上的法国、德国这些“自己人”,总共29个国家,你的驾照就是通行证。

而如果你来自中国,或者越南,这些没在名单上的国家,那就抱歉了。你被扔进了另一条赛道。一条需要从零开始,重新“渡劫”的赛道。

在日本换驾照,国籍决定命运?美国人十分钟,中越等非缔约国则需漫长“渡劫”-有驾

说到“渡劫”,真的一点也不夸张。每一步都是修行。你想换驾照?好,第一关,预约。这根本不是个统一的系统,日本47个都道府县,47套规矩,一个比一个离奇。在东京的鲛洲,预约名额就像都市传说,在网上一闪而过,几秒钟,没了。你连它到底存不存在过都不能确定。在冈山,布兰登夫妇,两个人,两部手机,对着一个号码疯狂拨了400次。400次!就是为了听到电话那头不再是忙音。那感觉,不是在预约,是在抢救生艇的最后一张票。

就算你抢到了这张票,真正的折磨,也才刚开始。凯拉,那个等了21个月的南非姑娘,光是在千叶的驾驶中心排队审核材料,就站了4个钟头。然后,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告诉她,路考?排到6个月后吧。

大分县的汉娜也快哭了。她明明约了早上领证,结果被告知,不行,我们下午才发。那地方在山里,一个没驾照的外国人,叫个车都费劲。她能怎么办?只能在那儿干坐3个小时,盯着墙壁发呆。

路考,那更是充满了日本特色的“细节杀”。你以为你在开车?不,你在演戏。检查后视镜,光看没用,嘴里必须念出咒语:“yoshi(好了)!”。忘了说?对不起,出局。过铁路道口,停车,开窗,左看,右看,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错,少一个,直接淘汰。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特洛伊,为了换个汽车驾照,考了3次;换摩托车驾照,又考了3次。他自己都笑了,说当年考大学都没这么拼过。

在日本换驾照,国籍决定命运?美国人十分钟,中越等非缔约国则需漫长“渡劫”-有驾

但最让人崩溃的是,有时候,你的努力,根本决定不了结果。菲律宾来的司机Freedom,就是不习惯右舵车,路考时两次紧张地把雨刷当成了转向灯。就这么两次,直接挂科。而科罗拉多州的Kaitlyn,她的经历简直就是个黑色幽默。她考了3次,终于过了,精疲力尽。然后呢?她听说,美国和日本刚刚签了新的互惠协议。也就是说,她只要晚来半年,就能像克里斯托弗一样,十分钟搞定,免掉所有这些折磨。命运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但你知道吗,比这些繁琐的规则更让人心寒的,是执行时那种赤裸裸的“看人下菜碟”。在兵库县,Hana就亲眼看到了那一幕。工作人员前一秒,还对着一个澳大利亚来的白人女性,满脸堆笑,耐心得像个幼儿园老师;下一秒,脸一转,对着一个看起来像东南亚来的男性,就开始大声呵斥。那种态度的转变,快得让人心惊。这种微妙又伤人的双重标准,到处都是。

广岛有个司机,路考失败了14次。最后,考官终于不耐烦了,把那句潜台词说了出来:“外国人就不该在日本开车。”

这话太伤人了。但冰冷的数据,好像也在印证着这种偏见。2024年,富士山北麓发生的769起外国司机事故里,东南亚司机被认定为责任方的比例,明显比欧美司机高。可是,没有任何数据能证明,他们的事故率本身就更高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日本换驾照,国籍决定命运?美国人十分钟,中越等非缔约国则需漫长“渡劫”-有驾

所以,新规来了。前数字大臣河野太郎批评说以前太松了。可以理解,为了那个在埼玉被撞伤的小学生,为了社会的安全感,收紧是必然的。可结果呢?现在强制要的“住民票”,反而卡死了那些真正在日本长期工作的外籍劳工。他们为了办下这张纸,可能就要折腾好几个月,比以前游客拿个酒店地址去换证,还要难。这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新的问题?

说到底,日本想守住交通安全的底线,这没错。没人能否认。但用这种“一刀切”的办法,让无数遵纪守法、只想好好开车的申请者,去为少数人的过错,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这真的公平吗?

那些打了400个电话的人,那些在无尽等待中耗费了将近两年光阴的人,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特权。他们想要的,仅仅是一个平等的机会而已。

也许,日本真正需要做的,不只是用90%正确率的笔试来吓退人,而是去把那47个乱七八糟、各自为政的流程给统一起来,去消除掉那些藏在规则背后,若隐若现的偏见和双标。

在日本换驾照,国籍决定命运?美国人十分钟,中越等非缔约国则需漫长“渡劫”-有驾

真正的交通安全,从来不是靠把一部分人挡在方向盘外面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让每一个合格的司机,无论他来自哪里,都能在一个公平的规则下,被平等地对待,然后安全地上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