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动车市场正上演一场“狙击战”。 7月4日,特斯拉突然宣布Model 3全系降价,最高降幅达18%,入门版“一换一”税后价仅24.9万港元(约22.8万人民币),比内地还便宜2万。
降价背后的“税制杠杆”
特斯拉此次降价并非单纯让利,而是精准利用了香港独特的累进税率规则。 香港电动车首次登记税采用三档累进制:前15万港元税率46%、其次15万税率86%、剩余部分税率115%。 以40万港元车价为例,原本需缴税31.3万港元,通过“一换一”政策可减免17.3万,最终税负降至14万。
特斯拉将Model 3 Performance未含税价压至29.99万港元,税后成本从43.93万骤降至32.53万,降幅18%。 这一操作本质是通过小幅降价撬动税率档位下移,实现购车成本大幅缩减。
市场格局
2025年香港电动车市场格局已彻底改写。 一季度数据显示,比亚迪私家车登记量占比从2023年的10%飙升至36%,超越特斯拉的21%;前五个月累计销量3969辆,以33%的份额碾压特斯拉的3067辆(25%)。
内地品牌集体“攻港”:2023年仅3家在港销售,2025年激增至13家。 广汽埃安、小鹏、极氪等扎堆开设直营店,哪吒汽车更将国际总部落户香港科学园。 目前香港31款在售电动车型中,内地品牌占主导。
价格战白热化
低价车型正颠覆香港市场。 零跑T03早鸟价9.99万港元起,广汽AION UT预计年内入港,售价或低于10万港元。 对比特斯拉Model 3税后25.4万港元的价格,内地车型性价比优势显著。
经销商透露,内地电动车在港售价较内地溢价已从20%收窄至10%。 例如比亚迪海狮07 EV定价26.8万港元,比同档Model Y低3.5万港元。
香港的“桥头堡”价值
香港私家车年销量仅4万-5万辆,电动车渗透率高达68%,居全球首位。 这种“高门槛、低总量”的市场特性,使其成为内地车企出海的黄金试验场。
右舵驾驶规则与东南亚、英国等市场一致,本地政策接轨国际标准(如2035年禁售燃油车)。 香港零关税政策降低出海试错成本,蔚来、小鹏等在此测试高端车型:极氪009售价65万港元,腾势D9达66.8万港元,打破“中国车低端”的刻板印象。
特斯拉的焦虑与反击
特斯拉降价实为市场份额保卫战。 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交付量仅72.08万辆,同比减少11万辆;内地市场被小米SU7等车型分流,香港成少数优势市场。
Model Y成为救命稻草:4月特斯拉在港销量仅318辆,被比亚迪729辆碾压;5月靠Model Y突击交付冲至1319辆,反超比亚迪769辆。 这种依赖单款车型的波动,暴露了特斯拉产品线疲软。
降价空间有限
香港海关“公布零售价”政策锁死车企调价自由度。 车企需提前申报零售价用于计税,临时降价需重新审批,程序复杂。
充电基建不足也是隐忧。 香港仅有1万个充电桩,远低于实际需求。 高停车费(月均超4000港元)和高保险成本,让购车者更倾向选择高端车型。
内地车企的“反内卷”新路
避开价格内耗,内地品牌转向差异化竞争。 比亚迪在港设12家门店,提供本土化售后;小鹏G9搭载全场景语音系统,针对香港多语环境优化。 产品设计适配本地需求:香港家庭偏好MPV,比亚迪海狮07 EV以大空间和豪华内饰取胜。
香港经济评论人博取分析:“40多个品牌在此竞逐,内地车企将香港视为逃出内卷的试验田。 谁能在此胜出,谁就能获得出海优先权。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