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奇瑞最近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整个行业关心一下。
尤其是捷途这个牌子,以前总感觉差点意思,不温不火的,结果现在直接开窍了,悟了,甚至可以说是颠了。上来就掏出个山海L7 PLUS,定价14万起,指着三十多万的汉兰达说,时代变了,大人。
这不是卖车,这是直接发起了闪电战。如果说之前友商们还在琢磨怎么把蛋糕切得更好看,捷途的选择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高喊一声“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这种掀桌子式的打法,充满了朴素的暴力美学,三体人看了都得先递根烟,问一句,哥们你还好吗。
我前两天闲着没事干,也去4S店瞅了一眼这个所谓的“移动小房车”。说实话,第一眼你不会觉得这车有多惊艳,它长得就像一个标准的好学生,规规矩矩,甚至有点憨厚。但当你拉开车门,看到那个配置单的时候,坏了菜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车最离谱的地方,不是那个7秒破百的加速,也不是那个号称1700公里的续航,而是它对“空间”这个词的理解,已经进入了玄学范畴。4米8的车长,塞7个座,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修仙的事情,属于空间压缩术。但捷途不满足于此,它搞出了一个叫“32种座椅组合”的花活。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这台车已经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变成了一个压缩毛巾。你开着一台SUV出门,到了露营地,对着它哈一口气,啪,它变成了一张1米9的大床。你再哈一口气,啪,它又变成了一个带沙发的客厅。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是道诡异仙里的空间法器。我作为一个每天被房贷和KPI双重混合拷打的中年人,看到那个能躺平的大床,眼泪差点就下来了。什么叫关怀?这就叫关怀。
更绝的是那个车载冰箱。这个东西,以前是高端行政车或者硬派越野的专属,现在直接下放到了14万的家用车上。夏天冰可乐,冬天热牛奶,完美解决了当代年轻人那点“既要又要还要”的小心思。过去我们出去露营,后备箱塞个笨重的保温箱,里面一半是冰袋,搞得跟器官移植一样紧张。现在呢?捷途直接把一个小型后勤部给你集成进去了。
同行看了也得傻。人家还在研究怎么把悬挂调得更舒服,怎么把车机做得更流畅,捷途直接釜底抽薪,告诉你车的本质不是开,是“用”。你怎么用得爽,它就怎么来。这种思路,简直是典中典的降维打击。
说到智能化,15.6寸的中控屏,能左右转,这个设计就很灵性。解决了长久以来副驾看屏幕脖子会不会歪的千古难题。还有那个猎鹰智驾,高速上自动变道上下匝道。讲真,现在的自动驾驶,你别听厂商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解放双手。我告诉你,自动驾驶的唯一价值,就是在你跑长途犯困的时候,能替你顶一会儿,让你稍微喘口气。
但所有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在现实面前都得低头。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激光雷达,而在中国特色的“老头乐”。只要一个大爷骑着他的三蹦子以一个薛定谔的轨迹突然横穿马路,你车上那套几万块的系统,CPU能直接干烧了。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L7 PLUS这套智驾,能用,好用,但别当真,它只是个辅助,真正的主宰,永远是路上那些不可名状的神仙。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车比作压缩毛巾有点抽象,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个味儿。这车的核心逻辑,就是把一堆看似不相关的功能,用一种非常野蛮的方式给你硬塞进去,然后用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拍在你脸上。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这车也不是完美的。4米8的车长搞7座,第三排的空间就是个笑话。官方说不挤,那是基于乘员都是霍比特人的前提。一个正常的成年男性坐进去,膝盖能直接跟自己的下巴进行亲切会晤。所以,如果你真的需要常年满载7个壮汉,那还是老老实实去看MPV吧。这车的第三排,本质上是个应急装备,或者说是儿童专属娱乐区。
但瑕不掩瑜。我们来算一笔账,汉兰达,一个被封神的品牌,落地三十多万。它给你带来了什么?一个丰田的标,一个“开不坏”的传说,还有一个巨大的、能让你在亲戚朋友面前抬起头的面子。而捷途山海L7 PLUS呢?顶配不到19万,给你一张床,一个冰箱,一套智能驾驶,还有一个能耗死对手的续航。
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买汉兰达的人,买的不是车,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的核心是稳定、保值、以及“别人都说好”的社会认同感。你跟他聊配置,聊性价比,他会用一种看破红尘的眼神看着你,仿佛在说“年轻人,你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它最值钱的,就是那个标。
而捷途的目标用户,是那些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品牌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搞钱和省钱。他们需要一台车,能解决所有问题。上班通勤要省钱,所以纯电续航得够;周末想带娃出去撒野,所以空间要大,还得能躺;偶尔还要满足一下自己那点不切实际的“诗和远方”的幻想,所以续航不能有焦虑,还得有点智能化的玩具。
所以捷途L7 PLUS能火吗?废话,它火不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让别人火不起来了。它就像一条鲶鱼,不,它是一条食人鱼,被扔进了这个已经杀红了眼的池塘里。它告诉所有人,别装了,摊牌了,从今天起,大家都不用体面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奇瑞这一手,坏得很,但也妙得很。它用最粗暴的方式,重塑了14万级SUV的价值标杆。这简直就是疯了!它不是在造车,它是在发动一场战争,一场针对所有传统车企、所有品牌溢价、所有不合理定价的“人民战争”。
而我们,都是这场荒诞大戏的观众。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