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蓉高速武汉段要从双向 4 车道扩成 8 车道了,48 公里的路程,要花 93 亿真金白银。这笔钱到底花得值不值?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
先看看这工程的基本盘。从长江新区六指街道到东西湖走马岭,全程 48 公里,不算太长,但要架起 53 座桥梁,加起来有 18 公里长,还得建 5 座枢纽立交。新集枢纽接武汉绕城高速,东西湖枢纽连京港澳高速,这一接一连,整个武汉北向的高速网就活了。工程从 2025 年开始,要干到 2028 年,整整 1095 天。等到 2035 年收费截止,这条路就能为武汉服务十年以上。
为啥非得花这么多钱升级?看看现状就知道了。2024 年 “五一”,武汉高速流量涨了 10% 还多,黄陂收费站直接冲进全国前五。今年 6 月的检测报告更让人揪心,路面破损、标识缺失、桥梁老化,哪一样都影响行车安全和效率。这条 20 年前建的路,早就跟不上武汉发展的脚步了。
升级完成后,变化可不是一星半点。最直观的就是快了。到天河机场、花湖机场,1 小时内准能到。往货运上说,15 公里就能接上吴家山铁路港,汉丹铁路和阳逻港的铁水联运也能顺畅衔接。以后不管是坐飞机还是发货物,都得省不少事。
对产业来说,这更是天大的好消息。阳逻国际港通过沪蓉高速到汉口北商贸枢纽,一路畅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货物送到比亚迪新能源基地,时间能省 30%。格林美电池材料运到周大福智能制造工厂,供应链效率提上去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数字经济和智慧交通也能借这股东风发展。卡斯柯低空管控系统配上长江新区临港产业园的 “轨道 + 低空” 三维交通网,想想都觉得先进。2024 年阳逻港铁水联运量已经涨了 18%,汉口北跨境电商更是形成了 500 亿的生态圈,等高速通了,这数据还得往上冲。
这可不是武汉自己的小事,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长江经济带里,武汉的 230 万标箱吞吐量占了湖北省的 80%,高速升级后,这潜力还能再挖挖。武汉 “七环三十射” 的高快速路网,就差这关键一块了,补上之后,国际枢纽的架子才真正搭起来。
有人算过一笔账,这条路能让货流成本降 20%,产业协同效率提 35%。黄陂区的临空制造和长江新区的 “四新产业” 一融合,产生的能量可不止一加一等于二简单,带动千亿 GDP 都有可能。
再往远了看,这条路的建设理念也很超前。全生命周期都用 BIM+5G 养护工区系统管理,旧路材料 90% 都能再生利用,又智慧又环保。
对整个区域来说,武鄂黄黄都市圈的 1 小时通勤圈密度能提升 50%,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物流时效也能向长三角看齐。以后不管是上班通勤还是做生意,都会方便很多。
这条高速路的升级,不只是路变宽了、车变快了,更是给武汉的产业发展、区域协同按下了加速键。等到 2028 年建成,再看看拥堵是不是真的少了,物流成本是不是真的降了,到时候就知道这 93 亿花得值不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