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5千8,上汽荣威不装了,摊牌了。
当荣威M7这个价格砸出来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整个行业心态崩裂的声音。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承重墙都给你干碎,让所有人都没得玩。讲真,这不叫卖车,这叫发癫,一种不求飞升但求同归于尽的癫。
过去大家是怎么玩儿的?A级车就卖A级的价,B级车就享受B级的溢价,大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卷卷配置,搞搞营销,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派体面人的光景。就算价格战,也是你降八百,我送一千块油卡,点到为止,保留最后的底裤。
但荣威M7这个物种的出现,属于典型的“黑暗森林打击”。它用一个A+级的价格,给你一个B级车的车身,B级车的空间,再塞进去一个几乎是犯规的混动系统。这就好比在一场高端私房菜的厨艺大赛上,人家比亚迪正在精雕细琢一盘“秦L”,吉利在那边小心翼翼地摆盘“银河L6”,突然荣威一脚踹开门,端上来一盆8块5毛8的东北乱炖,量大管饱,里面还有海参。
就问你怕不怕?
同行看了也得傻。他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定价体系、品牌护城河、用户心智,在“8万5千8”这个简单粗暴的数字面前,就像是纸糊的金钟罩铁布衫,一拳就给你干穿了。所有的技术名词,什么龙腾虎跃8合1,什么神炼鬼火大电池,在绝对的低价和绝对的大空间面前,都显得有点花里胡哨。
最好的营销,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
我们先来解构一下荣威M7这把“雷神之锤”是怎么炼成的。
首先是那个前劳斯莱斯设计师。这玩意儿属于品牌玄学层面的精准打击。讲真,对于一个八万多的车,谈设计本身有点奢侈。但荣威偏不,他就是要给你一个看起来像30万的壳子。那个直瀑式格栅,那个迎宾光毯,妥妥的“气氛组”拉满。这操作的恶心之处在于,它精准地击中了中国家庭用户的痛点:我预算不多,但我又想要面子。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你开个8万多的车去接孩子,可能觉得有点露怯。但你开一个看起来像30万的荣威M7去,你甚至可以跟别的家长淡定地聊一聊“英伦设计的传承与东方美学的融合”。虽然你们聊的都是鬼话,但气场不能输。这份设计值钱吗?值。重要吗?不重要。但它能让你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不那么尴尬。这就是它的价值,一种情绪价值。
然后是那个堪称BUG的空间。4米94的车长,2米82的轴距。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赤裸裸的耍流氓。同价位的车还在抠后排腿部空间的时候,M7已经可以让你在后排跷二郎腿了。那个全平的地台,那个可以纯平放倒的后备箱,简直就是为中国式家庭出行量身定做的“次元口袋”。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说实话,我上次见到这么离谱的续航数字,还是在我儿子玩的游戏里,一个角色磕了99个大还丹之后。综合续航2050公里,亏电油耗2.91L。这个数据已经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范畴,进入了玄幻小说的领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加满一箱油、充满一次电,理论上可以从哈尔滨一路开到广州,中途甚至还有电量去趟服务区买个烤肠。
这种续航对于用户的心理按摩,是核弹级别的。从此告别里程焦虑,甚至连加油站焦虑都给你治好了。它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任意门,虽然不能真的瞬移,但给了你一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且路上花不了几个钱”的底气。这种安全感,比什么智能座舱里的AI美少女语音包,要实在得多。
当然,智能座舱它也给你配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15.6寸大屏。在8万多这个价位,给8155芯片,就好像你在沙县小吃点了个鸭腿饭,老板给你配了一瓶82年的拉菲。合不合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而且是好东西。这又是一次典型的“反技术崇拜”的民粹式胜利:我不管你技术多牛逼,我就看你给的硬件顶不顶。8155,顶。那就行了。机你太美,666。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荣威比作一个掀桌子的莽汉,可能有点对不住那个劳斯莱斯的设计师。但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荣威M7的出现,就像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的降维打击。它用一种近乎自爆的方式,重塑了混动家轿市场的价值锚点。它在告诉所有人一个残酷的真相:不是做不到,而是之前大家都不想这么做。
当一个玩家开始不按套路出牌,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荣威这一次,显然是想拉着所有人一起渡劫。它把豪华设计、越级空间、变态续航、主流智能这些原本分散在不同车型上的卖点,像压缩毛巾一样,一把捏合,然后用8.58万这个价格泡开,瞬间膨胀成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庞然大物。
这他妈的就离谱!
所以,买荣威M7的人,到底在买什么?他们不是在买一个代步工具。他们是在用最低的成本,购买一种“不将就”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在购买一种权利,一种可以理直气壮地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品牌说“不”的权利。
这和买奔驰、买特斯拉的逻辑是反过来的。后者是品牌信仰,用户需要维护品牌的价值。而荣威M7的用户,是车在维护用户的价值。这种感觉,你爱过一个务实的品牌,你就懂了。
最终,荣威M7真正的杀手锏是什么?不是设计,不是空间,甚至不是那个有点魔幻的续航。是它给了无数预算有限但又不想在生活品质上妥协的家庭,一个公开“发疯”的机会。它血淋淋地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市场看到:你看,隔壁那些卖十几万、二十几万的“体面人”,他们不是不能把价格打下来,他们只是不想。
就问你气不气?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