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

欧美国家对中国汽车加征100%关税、发起反补贴调查的新闻频频刷屏。 有人担忧中国汽车出海受阻,但真相是:2024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逆势增长104.4%,燃油车更是以457.4万辆的出口量,占比高达78%,成为绝对主力。

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有驾

这场突围的背后,是一场名为“组合超车”的战略变革。中国汽车业不再单纯依赖新能源车“单腿走路”,而是让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协同发力,共同冲击全球市场。

外部环境的恶化迫使中国汽车业重新思考路径。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美国将新能源车关税直接提升100%,这些手段试图遏制中国汽车的崛起。

但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内部市场存在多元需求: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对燃油车依赖度高,三四线城市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20%,而新能源车仍面临电池安全、里程焦虑等问题。

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有驾

单纯押注新能源已无法应对复杂局面。 2025年第一季度,燃油车市场份额仍达52.6%,连续三个月超过新能源车。 这意味着,放弃燃油车等同于放弃半壁江山。

许多人印象中的国产燃油车仍是“老破旧”,但现实已彻底颠覆。 以红旗系列为例,新红旗H9的3.0T发动机核心技术完全自主掌握,智能四驱系统扭矩提升11.25%,传动效率超96%。 红旗HQ9 PHEV搭载的超级混动技术,在主动降噪和动力输出上领先国外同类产品。

燃油车的智能化同样突飞猛进。 一汽-大众推出“燃油车三步走”智驾战略,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国100%高速和城市路段的智驾覆盖。 全新探岳L搭载9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支持拨杆变道、智能泊车等高阶功能。

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有驾

燃油车在核心技术上已实现反超。 吉利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5%,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突破46.06%,均超越日本车企43%的水平。 奇瑞1.6T发动机热效率达41%,2.0T机型突破44%,在俄罗斯市场以低油耗击败丰田RAV4。

中国新能源车的成就有目共睹:2025年1-7月产销超820万辆,渗透率45%,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定义全球性能标杆。 但问题同样明显:电池安全、充电网络不足、低温续航衰减等技术瓶颈仍需突破。

海外市场则面临政策围堵。 欧盟反补贴调查直接针对中国电动车,迫使车企转向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比亚迪在巴西建厂、吉利布局东南亚,成为应对策略的一部分。

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有驾

技术协同是核心。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共享智能驾驶、网联系统等技术,降低成本并加速迭代。 例如,华为智能座舱、大疆智驾系统同时应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红旗的旗偲1.0智能网联系统支持AR-HUD、遥控泊车等功能,成为燃油车智能化标杆。

市场策略上,燃油车主攻发展中国家。 在俄罗斯,中国燃油车份额超60%,奇瑞Tiggo 7、长城炮皮卡以“性价比媲美日韩、价格仅一半”的优势占领市场。

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有驾

在拉美,奇瑞瑞虎7、江淮S3因皮实耐用和低维修成本,成为家庭首选。 新能源车则聚焦高端市场与国内一线城市,依托智能化体验抢占用户。

政策支持同样关键。 2025年工信部明确“同步推进内燃机技术发展”,七部门联合发布《传统燃油车升级改造行动计划》,将燃油车热效率提升纳入国家工程。 出口退税、金融担保等措施为车企出海保驾护航。

逆风中寻突破,多维度齐发力,聚合力谋超越,中国汽车业跑出加速度-有驾

中国消费者的观念转变成为“组合超车”的土壤。 过去买车看重“品牌身份”,BBA(宝马、奔驰、奥迪)是标配,如今更注重安全性、人车互动和用车体验。

新红旗H9配备无极LC调光玻璃,变光响应达毫秒级;9H坚甲车身、高强钢比例68%,主动刹车功能支持60km/h刹停。 车内空气净化技术实现1小时杀菌率90%,打造0醛0气味座舱。 这些配置甚至超越部分国际豪华品牌。

混动车型成为市场新宠。 2024年插电混动(含增程)销量增长76.89%,占新能源市场的35%。 比亚迪DM-i、奇瑞鲲鹏等系统以“油电协同”模式,兼顾燃油车的便利性和新能源车的经济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