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食之无味”,拿这话来形容某些汽车配置,简直是丝丝入扣。
咱先来拉拉呱。想当年盘算着换车,那销售员简直是舌灿莲花,把每项配置都吹嘘得天花乱坠,什么科创感爆棚、升华生活质感,听得人心旌摇曳,恨不得立马梭哈提车。怎料,等真正开回家,把玩一阵儿,才发觉不少功能,纯粹是“金漆马桶——外面光鲜”,甚至是徒增烦扰的累赘。
就说这汽车圈儿,这几年嬗变那叫一个迅疾,新能源车似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路新概念、新配置也如过江之鲫。可有些物件,初出茅庐时,厂家恨不得擂鼓鸣金地宣扬,如今呢?车主们唯恐避之不及,简直成了“落水狗——人人喊打”。
要说这“落水狗”配置,全景天幕断不能缺席。忆当年,这玩意儿可是高屋建瓴、时髦前卫的代名词,尤以特斯拉肇始的风潮,令其他车企竞相效尤。巨幅玻璃顶,阳光倾泻,感觉整个车厢都熠熠生辉。然,理想丰腴,现实骨感。真到了盛夏,那感觉宛如置身焗炉,晒得你怀疑人生信条。厂家鼓吹的什么隔绝紫外线,隔绝红外线,听听权当耳旁风,别太当真。由此,各色遮阳帘应运而生,甚而有车企直接搭赠一套,敢问这不是自掴其面?好端端的遮阳帘弃而不用,非要弄个“透心凉”的天幕,最终还得仰仗遮阳帘来补漏,这又是何必呢?眼下好了,不少车企又将遮阳帘拾掇回来了,这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吗?
再赘述一番隐藏式门把手。甫一问世,确乎令人眼前一亮,平整润滑,科技感爆表。厂家还信誓旦旦能削减风阻,抬升续航里程,听上去颇有几分玄机。可问题也来了,严冬冰封,难以启阖;事故断电,亦不能弹出,这安全性又由谁来背书?尤以北地的朋友,寒冬用车简直就是一场梦魇,得先拿滚水浇淋,方能将门把手“解封”。而且,区区蝇头之利,果真能降低几许风阻?恐怕连蚊蚋振翅产生的风阻都比它大吧。当下,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诟病隐藏式门把手,有些车企也开始拨乱反正,重回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毕竟安全稳靠才是王道。
还有那自动泊车,听来甚是美妙,能卸下臂膀,纾解停车困境。但真相呢?这玩意儿的段位,也就跟菜鸟半斤八两。稍稍繁复些的车位,它便直接撂挑子了。你想指望它助你克难攻坚?休想。况且,自动泊车的速率慢条斯理得令人焦躁,在车水马龙之地,它动辄便停滞不前,简直就是大型社死现场。说穿了,自动泊车能大展拳脚的舞台捉襟见肘,用起来也是诸事不顺。
瞧,这些曾被厂家“力捧”的配置,眼下都成了车主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这昭示了啥?昭示了厂家不能一味想着如何博人眼球,更要体贴用户的切实需求,真正消弭用户痛点。
实则,形同此类“华而不实”的配置不胜枚举,譬如某些车型的超大中控屏,恨不得将整个仪表台都吞噬殆尽,看着是挺炫技,但操纵起来却颇为棘手,且容易涣散驾驶员的专注力。还有一些车型的“智能语音助手”,经常南辕北辙,甚至听不懂你在嚅嗫什么,简直就是鸡肋。
缘何会冒出这般境况?鄙人以为,一方面是车企为了追逐差异化竞争,过度堆砌配置,漠视了实用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某些车企缺乏对用户需索的深度洞察,闭门造车,最终招致产品与市场脱节。
那又该如何是好呢?鄙人认为,车企应多聆听用户的肺腑之言,多做一些实地调研,探悉用户真正中意什么。切莫为了猎奇而盲目革新,更莫要将用户当成“试验田”,让用户为未臻成熟的技术埋单。
对于我等消费者而言,购车之时亦要擦亮双眸,莫要被那些花团锦簇的配置蒙蔽。要多涉猎一些汽车知识,多看看车主们的评骘,择取适合自己的车型。毕竟,汽车是用来驰骋的,而非用来炫耀的。
汽车行业的衍进,终归还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上来。唯有真正化解用户痛点,方能赢得市场。期许未来的汽车,能够更加智能、更加安全、更加实用,而非一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配置。说到底,咱购置汽车是为了裨益生活,而非给自己添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