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乘龙卡车对撞实验事件:别急着站队,让子弹飞一会儿

理想与乘龙卡车对撞实验事件:别急着站队,让子弹飞一会儿-有驾

近期理想汽车可谓是风光无限,理想i8的横空出世,填补了理想在纯电SUV领域的一个空白。然后理想汽车主动出击,找了个“第三方机构”,用自家2.6吨的i8,正面硬刚一台8吨的乘龙卡车。结果惊呆众人:大卡车被撞得四轮离地。

理想这边自然是高奏凯歌,说这是技术的胜利,是安全的证明。但好多人看完,心里都犯嘀咕:这事儿,它符合常识吗?

咱们今天不站队,谁是谁非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咱们就当个局外人,用常识这把尺子,量一量这出戏。

理想的“矛”:我不但是“盾”,还能杀敌

首先,咱们得佩服理想汽车的胆气。

以前的“奶爸车”卖安全,都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盾”。宣传的都是“我能扛”,能保护车里的人。

理想这次换了个打法。它不光要当“盾”,它还要证明自己是杆“矛”,能主动出击,把威胁干翻。用2.6吨的车把8吨的车撞飞,它要传递的信息非常粗暴,也非常有效:“你看,我连大卡车都不怕,马路上还有谁能欺负你?”

这是一种极其激进的营销,它要的不是让你理解数据,是让你形成肌肉记忆,把“理想”和“陆地坦克”划上等号。这招,高不高?确实高。

卡车的“怨”:你那是魔法,不是物理

但是,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力外放,隔山打牛”了,过于玄幻,以至于让人怀疑是不是加了特效。

你让一个普通人来看,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不符合物理学”。一个轻量级选手,一拳把重量级拳王打飞了,这故事听着,要么是拳王放水,要么就是裁判有问题。

所以,这事儿的第一个关键点就来了:那个所谓的“第三方机构”,到底是谁的人?

你以为“第三方”就是“包青天”?别逗了,谁给钱,谁就是“爸爸”。这道理,三岁小孩都懂。一个测试,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变量”,速度、角度、载重……这些能决定结果的变量,都藏在黑盒子里,你让我怎么信这个结果?

看客的“秤”:咱们到底该信什么?

你看,这事儿一下就变成了“罗生门”。

理想说: 我有第三方认证,我科学,我牛X。

质疑者说: 你那第三方不透明,你那是魔术,不是科学。

这就像华山派(理想)和嵩山派(乘龙)约好了在英雄大会上比武。华山派这边请了个“公证人”(第三方),然后一剑把嵩-山派的大汉给挑飞了。嵩-山派那边就喊:“你使诈!你那剑是特制的,我这弟子是没吃饭的!”

咱们这些台底下看热闹的,谁知道真假?只知道这梁子,是结下了。

所以,你问我这事儿怎么看?我看这就是一出热闹的江湖大戏。两边都是高手,一个擅长“先声夺人”,一个擅长“后发制人”。

咱们看客,别急着站队,也别轻易就信了谁的“一面之词”。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让子弹飞一会儿。不然,今天你为A的“神迹”鼓掌,明天可能就得为B的“委屈”买单。

以前的厂家,好歹还偷偷摸摸地黑对手。现在的厂家,都是明着摆个擂台,请上公证人,再给你演一出“神功护体”。你说,这市场竞争,是不是越来越文明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