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车圈,主打一个不务正业。
所有人都在卷冰箱彩电大沙发,都在聊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恨不得把KTV和足疗店都给你塞进四个轮子里,好像车的本质不是交通工具,而是移动会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奥迪,这个大家印象里有点“老干部”的品牌,用一种极其原始、极其暴力、甚至有点返祖的方式,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这一课的名字叫,物理学。
自贡那个事儿,估计你都刷到了。一台满载水泥的罐车,一个急刹玩儿了个漂移,直接侧翻,几十吨重的罐体像泰山压顶一样,Duang一下就砸在了一台等红灯的奥迪A6L上。
按理说,这基本就是个“压缩毛巾”的剧情,车压成铁饼,人直接重开。这种场面,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运算核心。结果呢?A6L的车门居然还能正常打开,里面五个人,自己爬出来了,除了点皮外伤,P事没有。
这个画面就很魔幻,魔幻中带着一丝黑色幽默。这就好比武林大会,大家都在比谁的独孤九剑耍得花,谁的凌波微步姿势美,结果一个练铁头功的大哥,直接用脑袋把所有人的剑都给磕断了。
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一出来,奥迪那边也是机灵,马上给车主詹先生搞了个“终身免费保养”,而且是他名下所有奥迪车,一共四台。这个操作,堪称典中典。很多人说奥迪大气,讲义气。
是,是是是,但又不全是。
你得看透这背后的【犬儒主义的上帝视角】。这不是一次温情的回馈,这是一次精准到恐怖的营销投资。詹先生是什么人?老奥迪粉,创业成功人士,还是个做公益的好人。这种人,简直就是移动的活广告,是品牌最完美的“野生代言人”。给他终身保养,成本才多少?换来的是全网刷屏的“硬核安全”口碑,是无数潜在用户心中种下的那颗“保命”的种子。
这笔账,奥迪的精算师门儿清。这根本不是慈善,这是在给自己的【品牌玄学】充值。
会买BBA的人,尤其是会持续复购奥迪A6L这种车的人,他们的决策逻辑,跟那些天天在网上对比参数的年轻人,根本不在一个维度。我作为一个要拖家带口的中年人,你跟我聊零百加速3秒,我只会觉得吵。你跟我聊自动泊车,我信不过。你跟我聊车里能K歌,我只想把你的麦克风撅了。
我们这种人,对车的要求,返璞归真到只有一个字:稳。
不是开起来稳,是心理上的稳。是当我把老婆孩子都装进这个铁盒子里的时候,我知道,在那些最极端的、最不讲理的“老头乐横行”的真实路况下,这个铁盒子能给我兜底。它可能不够聪明,不够新潮,甚至有点油腻,但它硬。
硬,就是一种正义。
这就是奥迪这次无心插柳,或者说早有预谋的“掀桌子”。在所有人都往“智能化”的牌桌上加注的时候,奥迪直接掀了桌子,然后从身后掏出一块板砖,说:我们来比比谁的骨头硬。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奥迪这一板砖,就是直接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爆了。它用一个血淋淋的案例告诉你,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在物理规则面前,都是虚妄。你车里的屏幕再大,大得过水泥罐车吗?你的语音助手再智能,能帮你挡住几十吨的冲击力吗?
不能。但能过,就是能过。
我甚至可以【荒诞化场景演绎】一下当时车圈其它老板们的心理活动。李想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视频里爬出来的五个人,陷入了沉思:“我们是不是应该在理想MEGA的A柱里,加点……沙发填充物?”;何小鹏连夜开会:“我们的XNGP能不能提前10秒预测到水泥罐车要翻?如果不能,能不能至少提前给车主推送一首《告别》?”
至于雷军老师,估计直接拨通了供应商的电话:“喂?我们那个钢材,还能不能再加点强度?加大加大加大!钱不是问题,主要是想交个朋友!”
你看,这就是降维打击。
奥迪A6L的这次“神迹”,本质上是对当前主流造车路线的一次【反技术崇拜】的民粹解构。它粗暴地告诉市场:别跟我扯那些用代码和PPT堆砌出来的未来,先活在当下。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不是识别红绿灯,而是识别一个逆行还加速的“雷电法王”老头乐。智能座舱的核心也不是看电影,而是当你的车变成“压缩饼干”的时候,你还有机会爬出来,继续看下一场电影。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奥迪这种品牌,它的豪华,不在于你看得见的地方,而在于你平时根本感知不到,甚至一辈子都不希望用上的地方。它把28%的车身都用上了最高1500兆帕的热成型钢,搞了184米的激光焊接,车顶能抗住5倍自重。这些数据平时听着就像天书,毫无感觉。只有在水泥罐车这种“毕业大考”来临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些枯燥的数字,就是你的“金钟罩铁布衫”。
这就是一种信仰。就像果粉永远相信苹果的生态无敌,特斯拉车主永远相信马斯克是天选之子一样。奥迪车主,尤其是A6L的车主,他们信仰的就是这种“冗余”的安全感。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这套打法有点“老狗玩不出新把戏”的意思。奥迪在智能化上确实慢了半拍,所以它只能把“安全”这张祖传的牌打到极致。这算不算一种自我矛盾?当然算。它一边宣传自己面向未来,一边用最原始的方式证明自己。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吃这一套。因为在生命面前,所有的智能和娱乐,都显得有点轻浮。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奥-迪-天-下-第-一?
别闹了。最终的结论是,当下的汽车市场,已经彻底进入了“黑暗森林”模式,不存在什么体面竞争,只有你死我活。要么像新势力一样,用花里胡哨的体验把用户卷走;要么就像奥迪这样,用一个极端案例把所有人的安全焦虑拉满,逼着你做选择。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奥迪A6L用自己的“铁头功”证明了,在某些时候,最朴素的物理学,就是最高级的“道法”。至于那些还在KTV里唱歌的新势力们,或许也该悟了:用户想要的可能不是任意门,而是一扇在被水泥罐车亲吻后,依然能自己推开的,普通的车门。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残酷。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