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最魔幻的事情,不是谁家又发布了不用看路的自动驾驶,也不是谁家又把价格打到了地板以下,而是一件小事。
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甚至有点好笑的事。
就是一个岚图车主,开了两年车,洗车的时候不小心把后门一根密封条给蹭开胶了。
就这么点事儿,换在别的4S店,高低得跟你扯皮半天,最后给你挤点502,收你三百块手工费,还得告诉你这属于外力损坏,不怪我们。
但岚图的操作是,不仅给你免费修,还生怕你觉得麻烦,顺便把车从里到外给你做了一次全身CT,查底盘测电瓶补液加气,最后还给你洗得锃光瓦亮送你出门。
我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感动,而是害怕。
讲真,这才是掀桌子。
这比价格战还要狠一万倍。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理想是把做蛋糕的师傅挖走了,那岚图这种玩法,就是直接冲进厨房,抱着你的煤气罐,告诉你以后大家别吃饭了,直接开始修仙,我免费给你提供灵气。
同行看了都得傻。
这是一种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自爆式打法。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这个黑暗森林里,所有人都以为猎枪和夜视仪是最终武器,结果岚图掏出来一个什么?
一个“人情压缩毛巾”。
你带着一个硬币大小的问题进去,它给你泡发成一套五星级酒店的全套服务。
这种服务,已经脱离了商业逻辑,进入了某种玄学范畴。它根本不是为了解决你那个破密封条,它是为了在你心里种下一个“蛊”。
这个蛊的名字叫,“亏欠感”。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换了四五台车的中年人,对4S店的售后早就PTSD了。
常规操作是什么?是恐吓。
“先生您这个再不换就要出大问题了”、“我们这里换原厂的虽然贵但是有保障”,一套话术组合拳下来,你感觉你开的不是车,是个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核心就是让你怕,怕了你就会掏钱。
奔驰宝马这种品牌玄学玩家更是重量级,它们卖的不是服务,是“资格”。你花钱,是买一个被它们服务的“资格”,你应该感恩戴德。
所以你看,当一个品牌,尤其是一个有点“国家队”背景的品牌,开始放下身段,不跟你谈技术,不跟你聊梦想,而是像个海底捞的服务员一样蹲下来给你弄密封条的时候,问题就严重了。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它不装了,摊牌了。
意味着它想通了,或者说,被逼到墙角,突然开窍了。
什么智能座舱,什么自动驾驶,什么百公里加速,这些东西在绝对的、碾压式的、甚至有点变态的服务面前,都显得花里胡哨。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理,服务的关键也不在于你休息室里的哈根达斯有多好吃,而在于你是不是真的把客户当成一个需要被伺候的人。
不是高高在上的“用户”,而是一个有点强迫症、有点小毛病、需要被哄着的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好像把岚图夸得有点狠了,感觉下一秒就要接广告了。但没有,纯粹是觉得这事儿魔幻。
因为这种打法,它不讲道理。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比武,大家都在比谁的剑快,谁的内力强。
突然有一个哥们,不上场比武,而是跑到所有观众席,给每个人都捏了一遍肩,还免费提供瓜子饮料矿泉水,嘘寒问暖。
你说他武功高吗?不知道。
但最后大家记住的,肯定是他。
你卷价格,我卷配置,他卷服务,都给爷往死里卷!
岚图这次的操作,就是一次精准的降维打击。
它打击的不是同行的产品,而是同行售后部门脆弱的KPI和早已麻木的神经。
其他车企的售后,追求的是利润、是周转率、是客单价。
而岚图现在的行为模式,它追求的是你的“卧槽”。
只要能让你在心里骂出一句“卧槽,这也行?”,它就赢了。
这不是商业,这是行为艺术。
这到底是王者归来,还是最后的烟花?讲真,我不知道。说起来,上次去楼下小卖部买酱油,老板还送了我一头蒜,感觉那个瞬间的幸福感跟这个车主差不多。
但这种把售后服务做成一种近乎“无底线溺爱”的模式,真的能打赢这场战争吗?
能。
但不是靠逻辑,而是靠魔法。
它解决的不是你这台四轮驮兽的机械问题,而是你作为车主,那种“生怕被坑”的心理焦虑。
当你习惯了这种服务,当你觉得一万个功能的OTA,都比不上一次免费的全车检查让你安心的时候,你就被套牢了。
所以,这种服务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是让你在下一个换车周期,因为长期享受这种“溺爱”而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和亏欠感,最后因为不好意思,只能再买一辆他家的车。
你看,最高级的PUA,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