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股上市闯关,过去六次折戟,如今治理调整迎新机

说起奇瑞汽车的这场IPO闯关,别说旁观的群众了,就连不少业内老炮儿都掰着指头默默搓着手,心里直犯嘀咕:这回,靠谱吗?毕竟“奇瑞上市”这槽点,得亏中国汽车圈没给设个“出道即归来”奖,否则奇瑞铁定拿了个满贯。想当年,许许多多国内车企早已身披资本光环各路狂飙,奇瑞却像个倔强的“追梦少年”,二十年头顶只闻其名,未见其型。可谁能想到,2024刚过个上半年,媒体忽然齐刷刷刷出通稿——奇瑞港股IPO获批,或将募得上百亿资金,彻底迎来新生。啧,这世道奇就奇在,你等得住,命就能翻篇。那么问题来了,奇瑞这回凭啥凭实力踩出来资本市场的入场券?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豁出去放手一搏?

奇瑞港股上市闯关,过去六次折戟,如今治理调整迎新机-有驾
奇瑞港股上市闯关,过去六次折戟,如今治理调整迎新机-有驾

列位朋友,你细品这“曾经沧海”的奇瑞,和港交所反复横跳,屡次打脸、六度折戟,但从未真正离开赛场。人家不是不想,而是有苦难言。说白了,这个牌照不只是写个材料敲敲钟那么简单。2004年开始试水股份制改革准备上市,刚把队伍拉起来,股权结构就给自己埋了雷。左边政府、右手外资,谁都按着锅沿要分羹。你说卖车还得讲究公平,上市更得讲究“权责明晰”。结果呢,第一次上市码表没开好直接磕在股权分配上。等07年再次攒劲,结果遇上世界金融风暴,“风吹草低现狼烟”,上市只能喊停。奇瑞真要追热点,连品牌矩阵都分分钟堆了一桌,四品牌快闪上线。遗憾的是风口刚起,管理跟不上,市场也不兜底,动作频频但未打出成绩牌。

奇瑞港股上市闯关,过去六次折戟,如今治理调整迎新机-有驾

更让人唏嘘的,是2016年那拨“借壳上市”的骚操作。奇瑞想借壳海螺型材,偏偏新能源销量不够,资质也不独立,内部股权更别提——说好听叫复杂,其实一锅粥谁也捞不清底。混改没落地,资金链又绷紧,2019年计划内挖掘大股东资金保障,硬是“卡壳”差点没车卖。2022年再起炉灶,股权成梗又哽在咽喉。这六度冲击IPO,每一次落败都写在弄不明白的“权责二字”上。说奇瑞“踩雷王”,一点不夸张。

奇瑞港股上市闯关,过去六次折戟,如今治理调整迎新机-有驾

但这位老兄确实有两把刷子。你看看数据:2024年卖了260多万辆,上涨38%,出口100多万辆,直接霸榜中国品牌海外出口22年老大。别的品牌出海累得直喘气,奇瑞倒像打惊喜包,低调刷成绩。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六百多亿、利润四十多亿,增速比行业平均线高出一个身位。要不是那些年股东结构这么掉链子,说不准早成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现在倒好,“股东下沉”,一二把手全到位,围绕着“公司治理”撸起袖子大刀阔斧,终于端上了港股上市的正席。

其实外界老早就知道奇瑞不是个“只会讲道理”的品牌。人家低调做事,从技术布局到产品研发,从来不跟风,也不“聊胜于无”。“瑶光2025”这种战略听着就气派,五年投一千个亿,2万多研发工程师堆在创新车间。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银河生态,听起来像科幻大片,其实每一步都在给技术底盘加分。再说新能源,奇瑞算早起玩家,2010年早已蹲坑,2014年就出过eQ纯电车。但熬了一碗头汤,却碰上盘子未热市场未沸。尹同跃都开玩笑承认“赶了晚集”,早起的鸟没虫吃,白白埋了数年。

话说回来,这些年奇瑞眼看比亚迪、小鹏成了新能源圈网红,也不咋干着急。人家悄悄地扩新线、推新车,2025年上海车展上摆满了风云A9、QQ、星纪元ES,还有捷途品牌搞的各种旅行版车型。iCAR更大胆骚气,弄啥皮卡啦、敞篷啦,总归要把“全球化”那套时髦范儿拉满。

这波港股IPO,给奇瑞注进的可不是小钱(预计15-20亿美元),说不定就能梳理账上负债、再添点新鲜血液,专攻新能源、智能化。“负债率高”谁都嫌烦啊,九成多资产杠杆,压力山大。现在上市就是要借力打力,还得拿出技术升级跟产品创新的真家伙让全球市场抓得住。

说到底,讲智能化哪家强?奇瑞直接和华为牵手,智界系列车型一推,成了“卷王”拼杀的主战场。外面舆论有质疑,说自己不够自主创新、靠外部“上吊”,可现实是,合作能见成效,就是王道。奇瑞更是搞了个“智能化中心”,大卓智能、雄狮科技、研发院统一指挥,有点像“公司司令部”总拎一线。这架势,不难看出未来奇瑞缺的不是胆子,而是资本弹药和后发动力。

那么上市到底有啥用?咱老百姓可能最关心的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名堂,一句话——上市能不能让奇瑞造好车、便宜车、智能车?能不能让出口继续领跑,把“中国制造”吹进世界舞台正中央?说白了,奇瑞这一摔一爬,教会了自己一个至理名言:慢未必就输,只要方向和耐心都在线。

当然了,上市是把双刃剑。钱是圈来了,但规矩、透明、持续增长这些“资本考卷”一份也少不了。最怕的,就是那些资金没变成技术,反而淹死在铺摊、冲规模的泥潭里。你看过不少爆火之后迷失自我的案例,奇瑞自诩出口领先,但新能源赛道连年升级,智能化天天卷。“高负债率”谁都怕,有了IPO钱袋,也得算算账本、掂掂技术,别让好局砸在盲目狂飙里。

明面上的好处,除了钱,就是名。人家头上的标签不再只是“自主老品牌”,眼看就能把“世界级品牌”这碗水搅得风头正劲。资本市场认可,外头眼光跟着变,产品溢价自然而然提升。买车的、谈合作的、招人才的,谁不愿意找家里口袋厚、故事多的主儿?但别忘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一路高歌就怕失了节奏,更得守住根本。

再换个视角看,奇瑞用二十年时间等一只东风,如今“破冰”成功,可这只是漫长长跑的起点。新能源市场翻云覆雨,你今年创新明年落伍,技术和市场永无止境。巨头们抢地盘、抢智驾、抢生态,奇瑞要真想穷追猛赶,靠一把“上市钱”还远远不够,管理变革、研发布局要持之以恒。

不怕承认,奇瑞这一路难,难就难在明明有技术、有情怀、有出口战绩,“卡壳”居然因为治理结构和资金通道。你也许会问,改革真能化解所有后遗症?说得轻巧,做起来没完没了,但奇瑞这回是真的下定决心。今后聚焦新能源、重金推智能化,自外而内、自上而下的打法,能不能彻底转型升级,就看市值和市场给不给掌声。

最后,话又说回来了,奇瑞这次港股上市,也算狠狠给自己“平了反”。站在圈外角度,我是既佩服也隐隐担忧。别人翻山追风口,奇瑞摸着石头用汗水铺了路。现在“路通了”,你能守住初心,本分扎实地搞研发、真心实意做产品,未来自然红火。假若哪天沉浸于资本盛世、忘记了造车人的本分,终究还会被现实来个暴击。

聊到这,不妨抛个问题:你看好奇瑞上市后能否借资本虎劲,弯道超车、真正完成中国汽车品牌向世界一线腾跃吗?你觉得他们下一步最该做的,是继续全球化、比拼智能驾驶,还是聚焦核心技术深耕细作?欢迎留言,咱们很想听听你的真心话。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