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相信很多人的手机都被一条消息给刷屏了,内容大同小异,但标题都挺吓人,说的是从9月1日开始,骑电动车有了“新门槛”,必须要“持证上路”,否则就别想出门了。
这条消息一出来,可真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毕竟,在中国,电动自行车的使用者数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有将近4亿人之多,这已经不单单是个交通工具了,它联系着无数家庭的日常通勤、接送孩子、外出办事,是名副其实的国民代步工具。
所以,任何关于电动车的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亿万人的心。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不少人开始紧张起来,盘算着是不是真的要去驾校报名考个证,生怕自己的“小电驴”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违规品”。
那么,这个传得沸沸扬扬的“持证上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不是真的像大家担心的那样,以后骑个电动自行车都得跟开汽车一样,先考个驾照呢?
今天,咱们就把这个事情掰开揉碎了,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把来龙去脉给大家说清楚,看完您心里就有底了。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要给绝大多数骑车朋友吃的一颗“定心丸”:如果您家里骑的是最常见的那种普通电动自行车,那么请您放一百个心,9月1日之后,您该怎么骑还怎么骑,完全不需要去考所谓的驾驶证。
这个传言,主要是源于对政策的误读和信息的混淆。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什么样的车才算是“普通电动自行车”呢?
这个不是凭感觉,也不是看外观,而是有国家强制标准来界定的,这个标准就是《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国标”。
您可以把这个标准理解为电动自行车的“身份证”,只有符合这个标准,它在法律上才被认定为非机动车,跟我们平时骑的共享单车、家用自行车属于同一类别。
判断标准其实很简单,主要看三个硬性指标:第一,车子必须带有脚踏骑行功能,就是说它得有两个脚蹬子,万一没电了,您还能靠体力把它蹬回家,这是它作为“自行车”的根本特征。
第二,它的最高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既能满足日常代步的效率,又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骑行者和行人的安全。
第三,整车重量,包括电池在内,不能超过55公斤。
这个规定是为了降低车辆在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和危险性。
只要您的爱车同时满足这三条,那它就是一辆合规的、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对于这类车,管理政策没有任何变化,和以前一样,只要您去当地车管部门办理了上牌手续,拿到了行驶证(现在电子版的也通用),就可以合法合规地上路行驶。
所以,全国数亿骑着这类“新国标”车的朋友们,完全可以把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既然大多数人都不受影响,那为什么会传出“新门槛”的说法呢?
这是因为,这次的管理重点,确实针对了两类特殊的电动车,它们才是这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对象。
第一类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在“新国标”实施前购买的,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超标电动车”。
这些车在当年可能是合法的,但按照今天的安全标准来看,它们普遍存在车速过快、车身过重等问题,安全隐患比较大。
为了让道路交通更有序、更安全,国家并没有搞“一刀切”直接淘汰,而是给了好几年的过渡期,让大家逐步更换。
现在,很多城市的过渡期即将结束,9月1日就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对于这些“超标车”,如果过了过渡期还想继续上路,一些地方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要求车主去车管所对车辆进行“合规性改造”。
这个改造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比如加装限速装置、更换轻便型电池等,让车辆的主要性能指标尽量向“新国标”靠拢。
改造完成并通过检测后,会发给一个“合格证明”,有了这个证明,您的“老伙计”才能继续为您服务。
如果没有进行改造和备案,过渡期一过,再骑着它上路,就可能被交管部门认定为违规,面临禁止通行甚至查扣的处罚。
这样做,并非故意为难大家,而是从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所有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第二类,也是这次传言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电动摩托车”。
请大家注意,有一种车,虽然也是用电驱动,但它在法律属性上,早就被划归为“机动车”的范畴了。
这些车通常外形酷似摩托车,没有脚踏板,最高时速能轻易超过50公里,动力非常强劲。
对于这类电动摩托车,“持证上路”从来就不是一个新规定,而是一直以来的法律要求。
驾驶这种车,您必须持有相应的摩托车驾驶证(通常是E照或D照),车辆必须悬挂机动车专用的黄色号牌,并且要像汽车一样,每年购买交强险。
那为什么9月1日这个日子被特别提出来呢?
原因不在于法规变了,而在于执法的力度要大大加强了。
过去,在一些地区对电动摩托车的管理可能存在一些模糊地带或执法宽松的情况,导致很多人无证驾驶成了常态。
但从9月开始,各地将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更严格的查处。
如果您没有驾驶证却驾驶电动摩托车上路,一旦被查获,将按照“无证驾驶机动车”来处理,这可不是小事,不仅面临200元到2000元的罚款,还可能被处以15日以下的行政拘留,车辆也可能被依法扣留。
所以,如果您骑的是这类“电摩”,那确实需要赶紧检查一下自己的证件是否齐全了。
当然,政策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人性化和与时俱进的一面。
比如,这次伴随规定调整而来的,还有一个非常便民的好消息,那就是“电子行驶证”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以前,骑电动车最麻烦的事情之一就是忘带那个小小的行驶证本子,被查到总免不了一番解释。
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大家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交管12123”这个官方APP,按照提示申领电子行驶证即可。
这个电子证件和实体证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以后出门,只要带着手机,就等于带了行驶证,再也不怕因为忘带实体证件而被罚了。
这对于经常丢三落四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便利,也体现了我们国家政务服务数字化的进步。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个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情况,就是借用别人的电动车。
9月之后,如果您临时骑朋友或家人的车出门,最好提前让车主把他的电子行驶证截图发给您,保存在手机里。
这样一来,万一路上遇到交警检查,问起车辆信息时,您就可以直接出示截图,证明车辆来源清晰,避免不必要的口舌和麻烦。
总而言之,这次关于电动车管理的调整,核心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道路交通环境更加安全、规范和有序,并不是要给大家的出行制造障碍。
它更像是一次精准的梳理,把不同类型的车进行明确区分,并适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规则,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走在路上的普通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