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那就是特斯拉终于要推出大家期待已久的廉价版车型了。
一听到“廉价版”这三个字,很多人心里都开始盘算起来,觉得那个遥不可及的特斯拉梦,这回说不定踮踮脚就能够着了。
可当具体的消息出来之后,大家的情绪就有点复杂了,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一头雾水,甚至还有点哭笑不得。
这车确实是便宜了,但问题是,它便宜得好像不太够,而且为了这点便宜付出的代价,似乎又太大了点。
这笔账算下来,很多人心里都犯了嘀咕:这究竟是特斯拉给咱们普通消费者的福利,还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呢?
咱们先从最关键的价格说起。
所谓的“廉价版”,在美国市场的价格是降低了五千美元。
这个数字单独听起来还行,毕竟是实打实的降价。
但是,咱们得把它放到实际的购车环境里看。
如果这款车进入国内市场,经过各种换算和定价策略,起步价很可能还是要站上二十万人民币的门槛。
二十万,这个价位在今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定价的数字了。
大家可以环顾四周看看,二十万能买到什么样的国产新能源车?
那配置、那内饰、那智能化的程度,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所以,当大家满心期待特斯拉能拿出一个有足够冲击力的价格,比如十五六万,给我们带来一点震撼时,结果等来的却是一个依然不那么亲民的数字。
这种感觉,就像盼了半天的大餐,结果端上来的菜量,只够塞个牙缝,多少有点失落。
价格上的失望还只是个开始,真正让大家议论纷纷的,是这款车为了降低这五千美元成本,到底牺牲了什么。
可以说,这波减配的操作,确实是刷新了不少人对汽车配置的认知。
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斯拉标志性的全景天幕。
很多人可能觉得夏天晒头,没了也好。
但问题是,特斯拉并没有给我们换上一块正常的、一体成型的钢制车顶,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做法。
根据目前流传的消息,它更像是在原来玻璃天幕的框架上,直接覆盖了一块金属板。
这种设计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别扭,感觉不像是原生的设计,反而像是一个临时的补丁。
对于一台讲究设计感和科技感的车来说,这样的处理方式确实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如果说车顶的改动还只是视觉上的问题,那么车内配置的削减就直接影响到日常的用车体验了。
比如,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生化防御模式”空气过滤系统,这个在空气质量备受关注的当下非常实用的功能,被取消了。
车里的氛围灯,这个能提升夜晚驾驶情调的小设计,也没了。
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据说连后视镜都改成了手动调节。
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恐怕很多年轻人连手动后视镜都没见过,上一次在车里看到这个配置,可能还是在驾校里那台老旧的教练车上。
一台二十多万的车,还需要驾驶员伸长胳膊去拨弄镜片,这个场景想想都觉得有些穿越。
除此之外,座椅也换成了最基础的织物材质,通风、加热、按摩这些在同价位国产车上都快成标配的舒适性功能,自然是想都别想了。
甚至有消息说,连收音机这个最最基础的娱乐设备都被砍掉了。
特斯拉的逻辑可能是,买这车的人大概率会用手机连接蓝牙听音乐,但对于很多习惯听广播的人来说,这无疑又少了一个方便的功能。
从车外看,原本很有辨识度的贯穿式灯带也被拆除,换成了更普通的设计。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这台车的确是有了全新的“辨识度”,但这种辨识度,可能并不是车主想要的那种。
咱们把这些被砍掉的配置和那个二十多万的售价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如果这台车真的能卖到十五万,那以上所有的缺点似乎都可以被原谅。
毕竟价格够低,买的就是一个特斯拉的壳子、三电系统和品牌标志,实用性拉满,绝对会成为爆款。
如果卖十八万,虽然性价比不高,但考虑到特斯拉的品牌光环和一些核心技术,也还算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可问题是,它偏偏卡在二十多万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在这个价位上,消费者完全有权利要求更全面的配置和更舒适的体验。
现在国内的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市场,恨不得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全都给你搬进车里,智能化辅助驾驶系统也越来越先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斯拉推出的这款“丐版”车型,就显得有些诚意不足,甚至有点与时代脱节了。
当然,也有人会说,买特斯拉买的就是它的核心技术,比如自动驾驶辅助系统FSD。
内饰什么的都是次要的。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仔细想想,逻辑上却有点说不通。
会选择购买这款廉价版车型的消费者,大概率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
那么,他们真的会在已经花了二十多万买了一台“毛坯房”之后,再额外掏出六万四千块去选装一个完整的FSD功能吗?
这笔钱加起来,总价都快奔着三十万去了。
花三十万,就为了坐在一个连座椅加热都没有的织物座椅上,体验车辆自己开动的感觉?
这个体验成本未免也太高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选择一个配置更齐全、乘坐更舒适的车型来得更实在。
所以,综合看下来,这款所谓的“廉价版”特斯拉,它的定位就变得非常微妙。
它就像一个参照物,用自身的“简陋”来反衬出只贵了五千美元的标准版车型是多么的“超值”。
你只要稍微加一点钱,就能拥有全景天幕、电动后视镜、更好的音响和更完整的体验。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或许就是一种高明的营销策略,目的不是为了卖这台廉价版,而是为了引导消费者去购买更高配置的车型。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确实是把消费者心理拿捏得非常到位。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台车可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但对于一些特殊市场,比如北美的网约车市场,它或许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毕竟作为运营车辆,皮实耐用、品牌响亮、基础功能齐全就够了,那些花里胡哨的舒适性配置反而不是刚需。
但对于把车当作家庭伙伴的我们来说,买车终究还是要回到价值本身,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