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被全网吐槽难用,车企为何集体装聋,背后原因揭秘

最近这几年,准备买车或者刚买了车的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市面上的新车,不管是十几万的家用代步小车,还是三四十万往上的豪华品牌,好像都得了一种“强迫症”,非要把车门把手给藏起来。

你要是在网上随便搜一搜,关于这个“隐藏式门把手”的吐槽简直铺天盖地,抱怨最多的就是用起来不方便,冬天容易冻住,下雨天还可能失灵,维修起来又贵得吓人。

隐藏式门把手被全网吐槽难用,车企为何集体装聋,背后原因揭秘-有驾

可奇怪的是,不管咱们消费者怎么骂,汽车厂家们就跟集体戴上了隔音耳塞一样,不仅充耳不闻,反而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新车上装配得更欢了。

有些设计甚至取消了按压弹出的功能,必须得靠手机或者车钥匙靠近感应才能打开,搞得人有时候站在车门边上,像个找不到机关的门外汉。

这就让人纳闷了,这东西到底是厂家为了省钱搞出来的花架子,还是真藏着什么咱们普通人不知道的高科技呢?

很多人下意识地会觉得,这肯定是车企为了节省成本想出来的招数。

但你要是真去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个想法完全是南辕北辙。

一个传统的机械式门把手,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个拉手连接着一套机械锁体,结实耐用,就算坏了,去汽配城换一个,连工带料可能也就一两百块钱的事。

可隐藏式门把手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了,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件。

在那个看似光滑平整的车门面板下面,其实藏着一套相当复杂的系统,里面包含了微型电机、电子感应器、控制模块、复杂的连杆机构,为了防止雨水和洗车水进去,还得加上好几层精密的防水密封件。

这一整套东西,从最初的设计研发、开模具,到采购各种电子元件和精密的机械部件,再到最后的生产组装,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比传统门把手高出一大截。

有业内人士透露过,一套隐藏式门把手总成的采购价格,是传统门把手的五六倍甚至更高。

如果车企真是一心想省钱,那最直接的办法应该是把车里那块越来越大的中控触摸屏换成一排实实在在的物理按键,那才是真正能省下真金白银的地方。

所以,说隐藏式门把手是为了省钱,这个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隐藏式门把手被全网吐槽难用,车企为何集体装聋,背后原因揭秘-有驾

既然不是为了省钱,那汽车厂家们费这么大劲,冒着被用户吐槽的风险也要坚持用它,究竟是图什么呢?

真正的答案,其实藏在咱们眼睛看不见,但车辆时时刻刻都在对抗的东西里——那就是空气阻力。

咱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坐在快速行驶的车里,把手伸出窗外,会感觉到一股很强的力量在推你的手,这就是风阻。

汽车在路上跑,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发动机或者电动机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其实都消耗在推开空气这件事上了。

车身的造型越是流畅、光滑,表面凸出来的东西越少,空气流过时就越顺畅,风阻也就越小,车子跑起来自然就越省油或者越省电。

这个道理,就跟专业的自行车运动员都要穿上紧身的骑行服,而不是穿着宽松的T恤去比赛一样。

传统的门把手,虽然单个看起来不大,但四个加在一起,就像是在光滑的车身侧面安了四个小小的“减速伞”,时时刻刻都在增加额外的空气阻力。

而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行驶时可以完全收回到车门内部,让车身侧面形成一个近乎完美的平面,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阻。

根据一些专业的风洞测试数据来看,仅仅是门把手这一项的改进,就可以帮助车辆的风阻系数降低大约3%到5%。

这个数字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对于现在续航里程“斤斤计较”的电动汽车来说,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举个例子,一辆官方标称续航500公里的电动车,通过优化门把手降低了风阻,理论上可能就能多跑出15到25公里。

对于城市里上下班代步来说,这点续航可能感觉不明显,但对于那些需要经常跑长途,或者是以开车为生的网约车司机师傅们来说,这多出来的二十公里续航,可能就意味着在冬天能更放心地开一会儿暖风,或者是在一天工作结束时能多接一个回家的顺路单。

隐藏式门把手被全网吐槽难用,车企为何集体装聋,背后原因揭秘-有驾

所以,汽车工程师们在这个小小的门把手上“死磕”,本质上是在为缓解电动车的“续航焦虑”而做出的一点一滴的努力。

当然,如果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为降低风阻,那也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隐藏式门把手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如此迅速地普及开来,背后还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那就是对“科技感”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这股风潮最早可以说是由特斯拉带起来的,当它的车门把手在车主靠近时充满仪式感地自动弹出时,它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开门的工具了,它变成了一种未来、前卫和高级的象征。

在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各个品牌都在想方设法地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隐藏式门把手,连同车内的大尺寸屏幕、触摸式按键、智能语音助手等等,共同构成了一套“智能汽车”的视觉语言。

它就像一个标签,在无声地告诉消费者:“我是一台来自未来的车,和那些传统的燃油车不一样。”在展厅里,销售人员也会特意演示这个功能,来凸显车辆的科技含量。

对于很多新势力造车品牌来说,它们需要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设计,来快速地和传统汽车巨头们划清界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品牌认知。

哪怕这种设计在可靠性上还有待提高,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东北车主在冬天得用开水浇车门才能打开的段子,但在抢占市场和用户心智的这场战争中,车企们显然认为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说白了,隐藏式门把手既是工程师们为了续航里程抠出来的“技术分”,也是市场营销部门为了品牌形象打出的“印象分”。

只不过,在这场车企之间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便利性和可靠性的权重,似乎被暂时排在了后面。

车企们可能是在赌,消费者会像当初适应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慢慢习惯并最终爱上这种新的交互方式。

至于那些因为设计缺陷而导致的故障、投诉甚至是车辆召回,则被看作是技术向前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支付的“学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