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像是个大舞台,咱们每个人都是演员,忙着给别人服务,特别是那些卖东西的,要是说话不中听,东西又不咋地,顾客自然就不会掏钱买账了。
这条规矩在造车这行里也一样,但就有个车牌子不一样,大家口味变了,可它非要按自己的路子造车,结果只能黯然退场。
这家专门做小型车的铃木汽车公司,大家都称它为“小车老大”,从2018年离开中国市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不知道它有没有感到遗憾呢?
【铃木退出中国】
1984年,中国刚开始搞改革开放,好多外国投资者都还在犹豫要不要进来,铃木却抢先一步,来到了中国的汽车市场,热情地向中国人推销起了他们的明星产品——奥拓小车。
这辆车是铃木专为日本的新妈妈们打造的,车身小巧,省油,品质也挺好,最关键的是价格亲民,因此它在日本特别受欢迎,也让铃木在日本汽车界站稳了脚跟。
铃木在国内火了之后,就琢磨着往国外发展,边上的中国市场看着就挺有潜力的。
那时候的中国刚开始对外开放市场,不过因为还在发展中,所以外资进来得不多,就像是还没被开发的广阔天地。而且那时候,在中国路上跑的大多是东风和解放这些大卡车,家用小轿车这块儿也是个大空缺。
铃木抓住了这个机会,把第二代奥拓带到了中国。
没想到这种小巧又精致的轿车一亮相,立马就吸引了国内那些手头宽裕的人们的目光,很快就火了起来,销量直线上升。
经过这一年的历练,铃木对中国市场更有底气了。更棒的是,1985年中国政策放宽,允许外资跟中国企业合作,结果那一年,国内的外资车数量立马涨了一倍。
铃木慢慢觉得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在1993年决定和长安合作,一起开了家合资的汽车制造公司,这就是长安铃木的由来。
过了两年,长安铃木亮出了自家的汽车牌子,为了让更多人能买得起车,他们还搞了个分期付款的新招,让大家能早点开上汽车,乐呵乐呵。
以前说到小型汽车,铃木那可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大家都叫它“小车传奇”,现在还有不少人时常想起铃木的奥拓呢。
2005年,铃木新出了一款叫“雨燕”的车,样子比奥拓更精巧可爱,线条也更顺滑,总算是继承了奥拓当年的风采。
2011年,铃木汽车在中国卖出了22万辆,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成绩可真是挺不错的。
铃木正美滋滋地想着要更上一层楼呢,可没想到,这已经是它的最高点了。
国内的制造链条越来越完备,技术也掌握得差不多了,所以很多模仿它的车子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像奇瑞、宝骏这样的小型车也开始和铃木抢市场了。
起初,铃木满心以为,其他模仿的车辆只能学到外壳,真正的技术精髓他们还拿不走,特别是铃木车油耗超低这一点,对不太富裕的中国人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亮点。
可实际情况让他们大吃一惊,国产车的性能其实挺给力,不比它差。再加上2012年日本对中国挑衅,激起了大家的爱国情怀,很多日本车因此被国人拒绝购买。
铃木的市场占有率猛地从五分之一掉到了近三分之一多一点,尽管它努力推出新车,可这些新车都没啥大动静,没能激起什么波澜。
2018年的时候,铃木车在中国只卖出了3万5千辆。铃木的老板铃木修说,他们决定离开中国市场,还把手里长安铃木50%的股份,仅以1块钱的价格给卖了。
这个消息一公布,立马就让大家议论纷纷。一个在中国市场曾有过辉煌成绩的大车企,怎么突然之间就决定要彻底离开了呢?
是不是有啥过节啊?
【退出中国后怎么样了?】
后来,网上流传着铃木公司的头儿铃木修的一句话:“我绝不会向中国市场屈服!”
这话让中国消费者心里很不痛快,大家都说:要走就走呗,何必说话这么刺耳,没有你,中国人还有好多别的选择呢!
通常商人的话,听听就算了,不过是想博人眼球的手段,但这次铃木是真的从中国市场上撤退了。
转眼间铃木离开中国已经六载,现在国内市场各种品牌竞相绽放,尤其在电动车领域独占鳌头。有人猜想,铃木要是看到这番景象,心里头肯定后悔得要命。
那么,铃木心里是不是真觉得懊悔了呢?
让中国网友们觉得可惜的是,铃木的骄傲没让他们吃亏,他们离开中国后去了印度、欧洲还有东南亚,在全球的销量上也还算有名气。
到了2023年,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情况出炉,铃木卖出了307万辆车,排在全球第十的位置,就排在比亚迪后面一点。它主要卖车的地方是日本和印度。
铃木离开中国市场,不是因为有什么深仇大恨,主要是铃木修太过倔强和自大导致的。
以前中国还在发展当中,大家的日子过得不算富裕,小巧又便宜,还特别精致的铃木车正好符合了国人的喜好,所以铃木车就成了那个时代的“明星车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买车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家庭一起乘车出行的情况也频繁了,可铃木却没跟上这个趋势,还是一门心思钻研小型车。
当国内SUV市场火得一塌糊涂时,它却偏偏选择了放弃小型轿车,不肯迎合消费者需求,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出局。
其实,铃木在美国也碰上过一回类似的事儿。
80年代,铃木有款小车叫“武士”,在美国挺火。可后来,《消费者报告》里有个大领导想要一辆免费的“武士”,铃木没给,结果他们就被《消费者报告》给黑了,说“武士”转弯时容易打滚。
那时候舆论的影响可大了,《消费者报告》这种大咖一发声,结果“武士”的口碑就直线下滑,销量也跟着猛地减少。
那个大公司领导本以为铃木会乖乖认输,可没想到铃木特别倔强,直接就把《消费者报告》给告了,说他们造谣。
这场法律纠纷拖了足足8年,结果铃木赢了。《消费者报告》后来不仅道了歉,还承认是因为他们故意改了测试规矩,才让“武士”车评栽了跟头。
八年的时间让消费者对铃木渐渐失去了信心,铃木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点点减少,最后铃木修不得不做出决定,退出美国市场。
现在铃木在印度靠小型车过得有滋有味,2017年时它的市场份额高达一半,到了2023年也还占着四成的市场,印度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铃木的车标。
铃木虽然离开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市场,但销量还是能排到全球第十,确实有两把刷子。它专门研究小型汽车,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受欢迎,这就是它的成功秘诀。
可要是咱们能学学丰田,不那么死板,多顺着消费者的心思来,说不定就能多抢点市场份额,也不至于最后得走人,对吧?
澎湃新闻报道:日本人只收1块钱就把所有股份都卖了,铃木在25年后终于离开了中国市场。
新华网报道:铃木这个“小型车专家”不再在中国卖了。
界面新闻报道说:铃木离开中国市场,更像是甩掉了个包袱,轻松了不少。
凤凰网发问:铃木在中国失意退场,咋就在印度火成了无敌神车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