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讲真,十月份的比亚迪,不像个卖车的,更像个刚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雷电法王,开着大对着整个车圈一通乱电,电得所有人都外焦里嫩,还问你香不香。你说香不香?香啊,太香了,同行都快被你电成舍利子了。

比亚迪这个月的操作,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它不是在发布新车,它是在进行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从唐L六座版,到宋L DM-i,再到那个揣着激光雷达的夏Pro,这哪是产品矩阵,这根本就是对着友商的坟头蹦迪,蹦的还是最炫民族风。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先说那个唐L六座版。表面上看,2+2+2布局,照顾多孩家庭,第二排航空座椅,中间还有过道,让你进第三排不用再表演柔术,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情脉脉,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光辉。但你信吗?我不信。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种设计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好舒服”,而是“坏了菜了”。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这不是一个设计,这是一把刀,一把专门捅向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做六座SUV的厂家的刀。理想看了会沉默,问界看了会流泪。比亚迪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它在用一个看似细分的车型,去堵死一个潜在的市场风口。它在乎的不是你家孩子坐着舒不舒服,它在乎的是对手的CEO晚上睡得好不好。中间那个200mm的过道,那不是过道,那是友商的绝望之路。

然后是宋L DM-i,这玩意儿更是重量级。纯电续航干到200km,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社畜来说,这车在90%的时间里就是一台纯电爹。一周充两次电?不,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就是一周充一次,剩下的交给油。它彻底模糊了纯电和混动的边界,把选择权这个烫手山芋直接扔回给了消费者,但把难题留给了同行。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打法。当大家还在为纯电续航是120还是150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比亚迪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它告诉你,技术参数的胜利,在绝对的实用主义面前,屁都不是。“诶,我纯电能跑200公里,我还有个油箱,就问你怕不怕?”这种感觉,就像你在和别人打牌,你出个炸弹,对方管上;你再出个炸弹,对方又管上;然后你掏出一把AK47开始扫射,问对方还要不要。这已经不是竞争了,这是降维打击。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写到这我都有点同情其他车企了,真的,这还怎么玩?你辛辛苦苦搞出来的纯电平台,我用一个混动就给你干懵了。你引以为傲的续航,在我这成了基础操作。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

至于那个夏Pro和汉L的玄武岩灰,更是典中典。夏Pro揣个激光雷达,意思很明确:你们卷智能化是吧?我也来。我不仅要卷电池,卷续航,我还要在你们最骄傲的领域里插一脚。这就是阳谋,赤裸裸的告诉你我要干什么,但你就是没办法。你总不能因为它要搞智能驾驶,就去法院告它“不正当竞争”吧?

而汉L的那个新配色,你以为只是换个颜色?天真了。这是品牌玄学的一部分。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永远是那个三叉星,比亚迪现在也在构建自己的图腾。它在告诉那些潜在用户,我们不仅有技术,我们还懂审美,懂“高级感”。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操作,其实是在挖最深的护城河——品牌认同。

比亚迪这一个月的操作,本质上不是在发布几款车,它是在发布一个“产品压缩毛巾”。你看它好像就那么几款,但只要市场的需求稍微给点水,它就能瞬间膨胀,填满从家用到运动,从续航到智能的所有缝隙。我突然觉得,把这些车叫“车”可能不太准确,它们更像是一种修仙小说里的“法宝”,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功能,组合起来就是一套“诛仙剑阵”,剑锋所指,寸草不生。

比亚迪不装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有驾

讲真,我这老腰看到第三排就犯怵,但比亚迪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我看到的不是车,是明晃晃的四个大字:赶尽杀绝。它把所有你能想到的需求、痛点、痒点,全部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比亚迪显然选择了前者,并且打算把所有人都变成盒子。

所以,这几款车哪款最香?这个问题问得就不对。这就像问一把枪、一颗手雷和一架轰炸机哪个威力大。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选,而是为了确保无论你的敌人是谁,你都有合适的家伙弄死他。而对于我们这些看戏的消费者来说,最后的结论当然是:打,打起来,打得越狠越好,最好把价格打到骨折,那才是最香的。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