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大众汽车这次搞的巡展活动,你可能一开始会觉得,不就是展示一下概念车,做点宣传嘛,谁还没见过汽车展?但你要是仔细琢磨,背后的意义其实挺不一样的。沉浸式巡展和过去在展厅静静放两辆新车让人拍拍照片、摸摸方向盘的传统做法,风格完全变了,有点像现在年轻人爱追的潮流艺术空间。为什么大众要这么折腾?这事值得琢磨琢磨。
先问一句,为什么老牌车企们突然变得那么“接地气”?答案其实很简单,不这么干就真的要被淘汰。你看现在电车行业,国产品牌每天都在“秀肌肉”,蔚来、小鹏、理想他们一场接一场发布会,圈粉一波波,连比亚迪也总是整点新活儿。有野心、有技术的年轻人,早就把车当成一个穿梭在互联网、智能科技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第三空间”。过去汽车品牌高高在上,现在大家都在往下“走”,走近你我,走进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愿意和你聊天、让你试驾,把概念、不确定性都变成了发生在你身边的真实体验。
再换个角度想,大众汽车开出的“新中国DNA”到底是啥意思?这事咱不能被表面糊弄了。以前大家提到大众汽车,第一反应是德系工业精神,皮厚耐用,配置不花哨,还总是会出现句:“这新款大众怎么还是一股老气横秋的劲儿。”所以,当大众现在要给自己加上“中国DNA”的时候,其实是在重新定位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角色。过去它是“舶来品”,老百姓买大众车觉得有“身份”;现在,如果只是靠这点“情怀”博用户,那很快就要凉了。在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齐头并进的年代,如果你不是贴着中国用户的需求去开发产品,谁还会买账?不是吗?
电车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大众要是不下场,多年积攒的“信任值”迟早要被蚕食光。你看看它这次出的三辆概念车:ID. EVO、ID. ERA和ID. AURA,各自挂靠着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大众安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每一辆都带点不同的新思路。你说这是不是主动“入乡随俗”?以前大众总喜欢往全球统一平台靠,但现在,谁还按那一套来?国内用户其实很会挑毛病,空间要大,智能要强,设计还不能拖后腿,续航、充电速度、辅助驾驶一样都不能少。大众现在终于明白,要打动中国人,不能只是加几条装饰灯带、搞点套娃式造型,得直接用中国团队研发本地化的新东西,还得把“用户思维”装进产品里。
聊聊这几款车的“亮点”,其实也是大众在“改头换面”的过程。比如说ID. EVO是定位做全尺寸纯电SUV,最大续航能跑到700公里,还能支持800伏快充技术——这些参数摆在当下,肯定是要打头阵的。从大众安徽研发、生产这件事来看,无非是在讲“我们是带着本土团队,真正为中国设计电车”。再看ID. AURA,拿了自家研发平台的“纯电紧凑级概念轿车”头衔,玩的是流线型、智能互联和L2++级驾驶辅助。说实话,这套智能系统跟潮流走得确实快,不算落后。至于ID. ERA,你能看到它是“增程式全尺寸SUV”,还敢把综合续航做到1000公里以上——这是一种把传统燃油车续航焦虑和电车体验整合起来的方式,瞄准了那些“想体验电车但怕跑远了没电”的用户,明摆着很实在。
仔细一想,大众的这些新车都是为中国市场度身定做的。在全球汽车圈里,谁要是还没明白中国消费者的“善变”,就没法活下去。你以为大众还在搬运德国技术?其实现在更多的是先看中国用户怎么玩,再来给他们“私人订制”。这也是品牌价值的一种变种——不再是“我是原厂,我懂车,我来教你”,而是变成“你怎么开心,你怎么用车,我怎么陪你”。
为什么这次弄个莫比乌斯环主题概念空间?这事也有意义。莫比乌斯环不是简单地炫技,而是在告诉大家,大众在中国市场追求无限循环、不断自我革新。它们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希望每一次用户踢馆、网友吐槽,都能正面吸收,成为品牌自我进化的动力。毕竟,“老牌”和“老套”之间只差一个念头,能不能活成“老字号新潮流”,得看你是不是真的在变。
说说巡展里的那些先锋艺术融合机械美学名堂,有些人不明觉厉,其实这也是一种“用户体验科学”。你要是让观众只是进展厅吹空调,他们很快就无聊了。反过来,如果空间里能融合点光影、互动和艺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车,科技与审美”的关系,体验感立马升级。你能从这些布置里看出大众在做“品牌再造”;从一个坚实可靠的工厂符号,变成一个敢玩美学、敢讲故事的新型伙伴。
大众汽车这四十多年来,其实不是一直在凭“技术过硬”混日子。你仔细算算,到中国后,它一度成为了上千万家庭的小幸福载体。那代人的记忆里,有多少人把桑塔纳、捷达、帕萨特、途观当成了人生第一辆像样的车?“大众的车,开着没毛病”这种口碑,是多少路人爹妈累出来的。但现在,随着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把市场节奏加速五倍,光靠“没毛病”这种卖点就太保守了。好车,当然还是好车,可好玩、好用、会玩还得跟上,否则容易被年轻用户归入“买给长辈”的序列。如果大众不变,就只能靠情怀吃老本,这条路多难走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试问一句,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只认大众”?再问一句,你买车看重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一代用户的需求早就变了,当大家都在车里办公、娱乐、甚至健身的时候,汽车的功能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你想要的不是一个方向盘和座椅,而是一个能随时陪你聊、帮你导航、节省时间,还最好能省点电又跑得远的全能伙伴。大众如果把自己活成一个新时代的“靠谱伴侣”,那接下来的故事还有好多页可以写,如果只活成一个硬朗的塞车厂,注定会落单。
这次巡展,其实不只是“秀肌肉”。大众展出了现款车型,比如凌渡L GTS、途昂Pro、速腾L、揽境、ID.4 CROZZ和与众06,并且开放预约试驾。试问一句,一个品牌敢让你把新车和现款轮番体验,底气从哪里来?这不仅是在比技术,也是跟你玩信任和敞开胸怀。你试过了,比对过了,喜欢就买,觉得不合适也行,至少你了解过。
换句话说,这种巡展不只是彰显产品本身的进步,更是一种让用户和品牌“对话”、“共鸣”的新模式。大众汽车这么做,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愿意改变,也正在改变,我们在用中国视角、用中国团队、用中国速度,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等到明年,三款概念车落地量产,谁知道大众还能把“老品牌新气质”玩到什么新高度?
所以说,如果你只是看到大众汽车又出新车,还开了个艺术展,那说明你只是看到了皮毛。背后真正要问的是:一个品牌要怎么才能活在时代里,活到用户心里?靠情怀还是靠变化,靠技术还是靠体验,其实每一家车企每一次“面向未来”的动作都是一场没有剧本的即兴表演。大众这次,选了一种最接地气的方式,也算是交上了一份“未来答卷”。当然,外人怎么看不是最关键,关键是你是不是愿意在下一个节点,跟着一起变,勇敢一点,继续向新走去。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