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

最近大家要是去逛汽车市场,可能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挂着外国牌子的燃油轿车,价格好像一下子就“跳水”了,优惠力度大得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很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这到底是怎么了?

难道是车企们良心发现,集体给老百姓发福利了?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其实啊,这背后是一场深刻的市场变革,而这场变革的主角,正是咱们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可以说,正是国产新能源车的强势崛起,才把这些过去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合资品牌,逼到了不得不降价求生的墙角。

咱们先从最能体现“身价”的豪华品牌说起。

以前一提到捷豹、奔驰、奥迪,那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价格也一直端着,轻易不松口。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根据最新的市场数据,这次降价潮里,冲在最前面的恰恰就是这些豪华品牌。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就拿捷豹XEL来说,这款车以前怎么也得三十万往上走,带着一股子英伦贵族的范儿。

可现在呢?

最高降幅直接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一下子就能便宜十七万多块钱。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等于说,原来买一辆捷豹的钱,现在差不多能买两辆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打折促销,简直就是把过去的品牌光环和高傲的定价,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紧跟在捷豹后面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奔驰。

奔驰A级,作为很多人实现“豪车梦”的入门选择,也扛不住压力了,最高优惠超过了十二万。

过去,很多人愿意多花钱买这些车,买的不仅仅是车本身,更是那个闪亮的车标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但是现在,当二十万出头的国产新能源车,无论是百公里加速的推背感,还是车里那块比平板电脑还大的智能屏幕,以及越来越聪明的语音交互系统,都能提供远超这些入门豪车的体验时,消费者就开始重新思考了。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我花的这笔钱,到底是为了一个车标的面子,还是为了实实在在的驾乘享受?

当这个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问起时,那些主要靠品牌溢价来支撑售价的车型,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如果说豪华车的降价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有些距离感,那么家用轿车市场的价格变动,就真的和咱们老百姓的钱袋子息息相关了。

在这次降价排行榜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

比如别克的威朗,这款标准的美系家用车,降价幅度也接近百分之五十,优惠完之后,起步价甚至都不到八万块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还有日产轩逸,这款车常年都是国内轿车销量的冠军,被很多人称为“家轿之王”,但现在也给出了四万五千多块的优惠。

本田这个品牌,过去一直以价格稳定、保值率高而闻名,买本田车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种理财。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可如今,本田旗下的型格优惠超过五万,B级车里的老将雅阁,最大降幅也接近百分之四十。

日系车的集体降价,尤其能说明问题。

过去,日系车最大的卖点就是省油、可靠。

但是在咱们国产的插电混动车型面前,这个优势几乎被完全抵消了。

国产混动车不仅能用电,跑起来更省钱,而且在动力性能、内饰的科技感和用料方面,也早就超越了同价位的日系车。

丰田的卡罗拉优惠四万,凯美瑞优惠五万,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有意思的是,凯美瑞在大幅降价之后,销量立刻就有了显著回升,这恰恰说明,不是消费者不认可这个品牌了,而是大家觉得它原来的价格,已经配不上它所能提供的产品价值了。

当有更好、更实惠的选择摆在面前时,市场的选择是诚实的。

当然,德系车也未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像速腾、宝来这些车型,是多少家庭的第一辆车。

但现在,它们也普遍给出了三万六千元左右的优惠。

更高级别的大众迈腾、CC,以及豪华阵营的奥迪A4L和奔驰C级,降价幅度就更大了,优惠金额动辄超过十二万元。

8月燃油车大降价,最高降51%,合资车顶不住了-有驾

过去,人们选择德系车,看重的是它扎实的底盘质感和那种所谓的“高级感”。

但是,当人们体验过新能源车那种安静、平顺、迅猛的电驱动力,坐进被大屏幕和智能系统环绕的驾驶舱后,再回过头来看传统燃油车,那种感觉的落差是非常大的。

总的来看,这场燃油车的“大跳水”,根源在于市场竞争格局的根本性改变。

这不再是德系、日系、美系之间的内部竞争,而是整个燃油车阵营,在面对新能源这个“新物种”时的集体被动。

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通过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换道超车,成功地掌握了定义下一代汽车产品的主动权。

当消费者发现,花更少的钱,可以买到技术更先进、体验更好、使用成本更低的国产新能源车时,传统合资燃油车的“品牌光环”自然就会褪色。

这场价格战,对车企来说是残酷的生存考验,但对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消息。

它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汽车正在回归它作为消费品的本质,最终让更多人能用更合理的价格,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