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跑长途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怕开车累也不是怕路太远,怕种事
大家好,我是老司机老张。每年一到假期,朋友圈里就全是各种自驾游的美照,看得人心痒痒。我也和家人一样,喜欢趁着长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说实话,跑了十几年的长途,我越来越觉得,开车跑长途最让人揪心的,还真不是那几百上千公里的路程,也不是一个人开得腰酸背痛。这些辛苦,进服务区歇一歇、轮着开,都能扛过去。真正让我心里打鼓的,是那种“人在囧途”的无奈——车子在半路上突然罢工了,尤其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你想想,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出发,孩子在后座兴奋地唱歌,导航一路指引着方向,结果车子刚上高速没多久,踩油门却感觉使不上劲儿,爬个坡都费劲,速度从120慢慢掉到80,再掉到60……这时候,你该怎么办?继续往前开,怕它彻底趴窝;停在应急车道,又担心安全问题。这种感觉,比堵车几个小时还煎熬。所以啊,与其说我们怕路远,怕累,不如说我们更怕“意外”。而这个意外,往往就是爱车在关键时刻不给力。
不怕路远,就怕车不灵
先说说“不怕路远”。现在这年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从A城到B城,动辄几百上千公里,听起来吓人,其实真开起来,也就那么回事。服务区一个接一个,累了就进去喝杯咖啡、活动下筋骨,或者干脆在车上眯一会儿。要是两个人轮流开,那更是轻松加愉快。现在的导航软件也特别智能,别说复杂路口了,连哪个出口下能最快找到厕所都标得清清楚楚。所以,“路远”和“开车累”这两个坎儿,早就被现代科技和人性化设计给化解了。
再说“不怕人生地不熟”。以前去个陌生城市,最怕的就是违章,今天超速了,明天违停了,罚款单收到手软。但现在呢?手机导航自带实时路况和电子眼提醒,提前几公里就给你预警。到了目的地,找个有停车位的酒店住下,接下来几天直接靠网约车、共享单车解决出行,根本不用自己开车满街转悠找景点。即便是要去偏远一点的地方,打开导航,跟着语音一步步走,基本不会迷路。所以,“人生地不熟”带来的焦虑,也被大大降低了。
那剩下最怕的“种事”,究竟是什么事呢?其实就是车辆突发故障,尤其是那种影响行驶的大毛病。像文章里那位小李遇到的情况,在桂林的高速上,车子上坡无力,油门踩到底速度还在降,这明显是变速箱或者发动机出了问题。当时他第一反应是硬着头皮开到目的地,因为别无选择。你想啊,如果车子真在路上彻底抛锚了,叫拖车要等半天,修车更是耗时耗力。在陌生城市,人生地不熟,找靠谱的修理厂都得费一番功夫。更关键的是,一家人的行程全被打乱了,好不容易攒的假期就这么泡汤了,你说气不气人?
出发前检查,比啥都重要
所以说,预防永远比补救更重要。每次出门长途自驾前,我都会对我的“铁哥们”——我的爱车,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机油、机滤这些常规保养项目自不必说,一定要按时更换。特别是像变速箱油这种容易被忽视的,很多人只知道换机油,却不知道变速箱油也有更换周期。长期不换变速箱油,会导致换挡顿挫、动力传输效率下降,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变速箱,就像小李遇到的情况,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轮胎,也是重中之重。胎压是否正常?花纹磨损到极限了吗?有没有被钉子扎过?这些看似小问题,但在高速行驶时都可能酿成大祸。我有个朋友就在高速上爆过胎,万幸是控制住了车,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出发前绕车一圈,花不了几分钟,却能换来一路安心。
另外,随车工具也得备齐。千斤顶、备胎、三角警示牌这些是标配,有条件的还可以带上搭电线、充气泵。虽然希望用不上,但真遇到紧急情况,这些东西就是救命稻草。我车上常年放着一瓶玻璃水、一桶机油,以防万一需要补充。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服务区还有多远。
结语:安全回家,才是最好的旅行
总结一下,开车跑长途,最怕的从来都不是距离和疲惫,而是不可预知的车辆故障。路可以慢慢开,风景可以慢慢看,但一旦车子坏了,整个旅程的美好瞬间就被打破了。所以,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不如把功夫下在出发前。一次认真的车况检查,胜过十次祈祷。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看来,除了车况,长途自驾还有哪些“隐形杀手”是你最担心的?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