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藏高速服务区,一台20万的问界M6让隔壁特斯拉车主看傻了眼:5分钟充满就走,一群网约车司机已经在算27年运营成本这笔账
上周四下午三点半,京藏高速康庄服务区。我刚把充电枪插上,旁边一台白色问界M6的司机接了个电话:“五分钟就走,马上到你那儿。”当时我心想这人要么在忽悠客户,要么就是准备开燃油车。结果人家真就插上枪,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那车已经开走了。
充电桩旁边几个特斯拉车主面面相觑。有个哥们儿凑过来问工作人员:“那车用的啥技术?”工作人员说是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12C超充。这哥们儿掏出手机查了半天,嘀咕了句“这玩意儿真上车了?”
后来在车友群里聊起这事儿,才知道网约车司机圈子已经炸了锅。有人算了笔账:这套电池循环寿命一万次,按一天一充算,能用二十七年。停车场那些跑滴滴的,最关心的就是这个——车能开多久,电池衰减快不快,换电池要不要再掏十几万。
零下20度的承德,续航不打折
我那哥们儿老赵,去年开着他那台标称续航600公里的电车跑承德,结果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表显续航直接对半砍。回来就把车挂二手平台了,说冬天开电车就是给自己找罪受。
问界M6这套钠电池倒是有点门道。零下40度到零上70度,电量保持率能在九成以上。老赵听说这事儿之后,专门去4S店试驾了一圈,回来跟我说:“这车冬天要是真能这样,我就把那台油车换了。”
原材料用的是氯化钠,说白了就是盐。成本比磷酸铁锂低三成,这钱省在哪儿了?一部分让利给了终端价格,一部分提升了安全性——钠电池不容易烧起来。跑网约的最怕什么?就怕车突然着火,保险赔不了,自己还得担责任。
凌晨三点的山路,它比我眼神儿好
上个月走京藏高速,凌晨三点多,前面突然出现一台侧翻的大货车,散落的货物横在路中间。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全凭本能踩刹车,险些追尾。
后来试驾M6,销售特意带我跑了一趟夜路。那套舱内激光视觉系统,把微型激光雷达和摄像头都藏在前挡风玻璃里头,不像外置雷达那样,一下雨就看不清。在一段没路灯的国道上,屏幕提前七八秒就标出了前方有障碍物,比我肉眼发现早太多了。
开M5的朋友老李说过一个细节:有次暴雪天走山路,纯视觉方案的车已经分不清路面和雪堆了,他那套激光雷达还能精准识别锥桶。这种事儿真遇上了,就是命和钱的区别。
后排那张椅子,我爸睡了三百公里
五一带父母自驾去坝上,老爷子上车就开始折腾后排那张零重力座椅。调了十来分钟,终于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往后一躺,说了句“这玩意儿比家里沙发强”。全程三百公里,老爷子愣是没喊过累,中间我还以为他睡着了。
那个小腿延长托看着不起眼,但对我爸这种一米七五的身高来说,刚好能把小腿完全托住。我妈身高一米六,调成另一档位也合适。这种细节做到位了,长途坐车就不遭罪。
五座版的后备箱,我塞过两块冲浪板,还有帐篷、烧烤架,空间绰绰有余。纯电版那个前备箱,电吸门一按就开,存放海鲜、水果这些需要冷藏的东西,不用占后备箱空间。露营的时候,这145升的容积就派上用场了。
增程1600公里,还是纯电700公里?
增程版配1.5T增程器,油耗6.5升,综合续航能跑1600公里。我一朋友常年往返京津,一个月跑七八趟,他选的就是增程版,说加满油充满电,一个星期不用操心能源问题。
纯电版100度电,CLTC续航700公里,快充18分钟能到80%。市区通勤或者周边游,纯电版完全够用。实测下来,增程版在零下二十度还能保持九成续航达成率,这个数据在同级车里算拿得出手的。
智驾系统那套硬件,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加起来30个传感器。城区NCA、高速领航,复杂路况下的反应速度比上一代快了三成。跑长途开着智驾,能少操不少心,疲劳感明显降低。
冷暖箱和220V电源,露营时才知道有多香
鸿蒙座舱那几块屏,手势控制、多设备流转,用起来挺顺手。后排吸顶屏语音控制播动画片,带娃出门能清净不少。但最实用的还是那个7.3升车载冷暖箱,15度到55度温控,夏天放冷饮,冬天放热食。
后排那个2200瓦的220V电源接口,上次露营接了电烤炉和投影仪,全家在车边烧烤看电影。这种配置看着不起眼,但真用上了才知道值不值。
二十万出头的价格,钠电池的成本优势、智能配置的下放、实用性的空间布局,该给的都给了。市场认不认,还得看后续使用中的真实表现。但从目前网约车司机的关注度来看,这台车在这个价位段,算是把一些竞品逼到了墙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