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想汽车在i8发布会上播放乘龙卡车对撞测试视频时,恐怕没想到会引发一场法律风暴。视频中卡车驾驶室异常倾倒的画面,让网友直呼"不敢买了",而乘龙卡车一句"被摆了一道"的公开回应,直接将争议推向高潮。这场看似技术交锋的背后,实则暗藏法律攻防的玄机。
事件背景:一场发布会引发的法律攻防战
7月29日,理想汽车在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100公里/小时对撞测试视频。画面显示,乘龙卡车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倾覆,与理想i8的"完好无损"形成强烈反差。乘龙卡车官方迅速在抖音回应"法务部门正在处理",随后发布侵权声明,指控理想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及《民法典》。
中国汽研作为测试方回应称"测试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但特别强调这是"非公告测试"。理想汽车则声明测试卡车由第三方机构随机采购。这场争议已从技术讨论升级为法律博弈,东风柳汽声明中的三大法律杀招尤为值得关注。
杀招一:"非法发布侵权视频"的成立要件分析
乘龙卡车指控的核心在于侵权视频的传播。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需证明三个要素:一是理想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视频的客观事实;二是主观上存在贬损商誉的故意或重大过失;三是实际造成商誉贬损。
难点在于因果关系认定。虽然网友"不敢买了"的评论确实存在,但需证明这些负面评价直接源于视频内容。卡车驾驶室异常倾倒的画面是否必然导致公众对乘龙卡车质量产生误解?测试方中国汽研的"非公告测试"性质可能成为理想抗辩的关键——这仅是开发验证而非权威认证。
杀招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攻防预判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禁止商业诋毁,即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本案争议焦点在于:测试视频是否构成"虚假信息"?
理想可能主张其仅客观呈现第三方测试结果,但事后对卡车品牌打码的行为,可能被解读为对视频争议性的认知。参考特斯拉皮卡玻璃测试等判例,法院通常要求原告证明测试条件明显偏离常规。乘龙卡车需举证测试中存在人为干预,例如驾驶室锁止机构被解除。
杀招三:"与实际场景差异"的技术法律交叉点
东风柳汽声明强调测试场景"与实际运营存在严重差异",这涉及技术标准与法律评价的交叉。若证明测试卡车存在改装(如解除驾驶室锁止),可能触发《产品质量法》第13条禁止性规定。
关键矛盾在于"非公告测试"与ECE R29等强制标准的效力差异。乘龙卡车已通过国际认证的安全设计,与视频中反常表现形成的反差,可能构成《广告法》第28条所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
诉讼走向预测与行业启示
参考2019年蔚来vs小鹏案调解先例,双方和解可能性较大。理想需自证测试卡车采购链合法性,而乘龙卡车需提供测试条件异常的证据。
这场争议暴露出车企营销的法律边界问题。第三方测试的透明性和规范性亟待加强,否则技术演示可能异化为商业诋毁工具。当安全测试沦为营销表演,最终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