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马路上最让人一愣神的“靓仔”,非奥迪旅行车莫属。可惜啊,在中国大地上,这种家伙就跟熊猫一样稀罕。为啥呢?很简单,钱不到位,再喜欢也只能站在橱窗外流哈喇子。但刚过去的9月,奥迪伙同上汽整出个新活儿E5 Sportback旅行车,官方价直接杀进23万元的大门,还打包奉送1万元保险补贴。发布会30分钟,呼啦一下收获1万多单,像极了双十一秒杀现场。这不是一颗重磅炸弹吗?问题来了这回奥迪真打算“下凡”了,还是说只是换个马甲继续玩高冷?大家伙都盯着看呢,到底是“假装平民”,还是冲着干掉同级对手来的,一时间谁也说不准。
骂有骂的理,夸有夸的道。有人说,奥迪把定价一压再压,终于想明白了,不拿中国用户当提款机了;也有人不买账别看价格唬人,去掉框框一研究,品牌LOGO都整成“字母标”,这还叫原汁原味的奥迪吗?还有,国产+新能源的标签,真能一举消除小伙伴们“心理门槛”吗?更别提动不动就是比肩R8的参数,啥都吹得天花乱坠,真有这水平吗?一边是情怀债主虎视眈眈,打死不信廉价能买到好货;一边是精打细算的年轻人掰着指头算配置、谈体验。这台E5 Sportback,到底能不能摘下“高不可攀”的帽子,让旅行车成为咱老百姓的“日常款”?这波操作,绝对是大型人间行为艺术,吊足了胃口。
剥开价格这层窗户纸,其实喜人的还是配置。想想一台20万出头的奥迪旅行车,座椅通风+加热、激光雷达辅助驾驶、300马力,直接把油车时代的A4 Avant拍在沙滩上。买家陈先生自己都说,早就准备收个二手A4 Avant,结果E5 Sportback一出,果断换队,“我服气,这配置是吃饱了撑的,入门版都这么能卷。”但横眉冷对的网友照样没放过新车。口水仗主攻两点第一,外观到底像不像“AUDI”;第二,新能源底盘悬挂啥的调教够不够“板正”。厂家明显也是早有准备,上汽奥迪营销事业副总谢施奇开大会卖力解答这车造型借鉴TT、R8,啥灯光、内饰学sphere概念车,懂行的车评人一看早就识破“和海外Concept C的神似”。动力和底盘更是没少下功夫,各种定制零部件配奥迪团队独家的“魔术调教”,据说跑测试时成绩杠杠的,完全不怵那些油车老炮。而不少老百姓也实在,抱着“反正比油车便宜、配置还好”的心态,直接下单。你说这样的“奥迪”到底是不是“奥迪”,这事儿还真得摊开讲。
表面风平浪静,销售捷报频传,大家齐夸“价格屠夫”,新能旅行车眼看就要上大分。可仔细一瞅,暗流涌动。喷子们可没少上分,一堆“纯进口情怀不足”“新能源稳定性堪忧”的论调炸开了锅。熟悉的论调奥迪高端就高端在纯进口,国产化就必定掉价,“字母标”无非是给没钱的人找个心理依托,真喜欢还是得四环标。加上新能源新晋黑科技虽花哨,不稳定的传言、二手车残值成谜、维修麻烦,都有人拿着放大镜研究。知乎、微博、贴吧随便扫一圈有人感慨国产“奥迪”就如东北“煎饼果子”贴了英语商标,噱头大于实用。一拨人专注网友福利,另一拨人坚持信仰守旧一个讲科技平权、一个捍卫豪华门槛。甚至还有“价格真相论”厂家砍掉的那堆成本,都是智商税吗?表面上一手风光订单,背地里买之前质疑、买之后张望,谁都怕买的不是梦中情“瓦罐”,而是被割了一把又一把的韭菜。新瓶装老酒,还是稀释版可乐,争议永远热腾腾。
再来一记定音锤——所谓“字母标”这波操作,其实把奥迪百年积淀的“金字招牌”都扔了锅里重煮一遍。听着像自毁长城,可这招玩得溜就是新一轮降维打击。给你列个账单如果四环标就是“合格证”,那这一回字母标直接抛开体系、全部用上中国技术和本地原件,把“跨国豪车”四个字后面画个省钱圈子。这么干图啥?“不被体制束缚”,轻装上阵。这么一来,22万级的奥迪旅行车和自己隔壁A4 Avant区隔开了你先享受个科技、价格红利,看谁还能跟得上。反正这届用户早就不迷信进口货了,谁能在智能、动力、体验上“卷”出来,谁就是大佬。电池、电机、驾驶辅助一套猛药下去,测试出数据都赢油车,开出去还自带奥迪气场。奥迪要不是顶着这几年各路新势力在中国横冲直撞的压力,有这胆子放这么狠的价格吗?
插一嘴,当年手机圈诺基亚玩过类似路子,可惜没抢下“操作系统”这座山头。汽车要的是啥?用户体验和品牌兜底都要堆到极限才站得住。只要用户真觉得“这玩意值”,再来个品牌破圈,这就是主流消费者盘中的真香宝。而“国产+豪华跳水价”的组合拳,等于正面宣战朋友们,你们爱看谁是豪华?敢低头认中国技术,才是真味“奥迪”。
表面上订车如潮,实质上新赛道才刚开场,“瓦罐信仰”和“国产自信”这俩劲头正杠上了。问题一出一出地来。智能化体验能否持久?国产化拼劲会不会遇到“品控短板”?二手残值、服务体系、售后透明度,哪个都不能随便糊弄。甚至有老车主出来发帖,“新奥迪这路线和原来不是一个味儿”。在中国这样个大市场,追新一阵风容易,分歧却在慢慢深挖——买字母标是接地气,看似为用户谋福利;可一旦自降门槛,老用户怕品牌贬值,新用户还怕服务缩水,两头为难。某些城市限行、部分小众充电环境,也让新能源的现实地气不够厚。网友们该犟还得犟信字母标的说“创新总有阵痛”,信四环标的喊“经典用不着胡乱改”。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吹各的调子,和解?看起来离谱得很!
自打奥迪E5 Sportback踩着咚咚鼓点杀出来,打着“旅行车亲民化”大旗,网上“真香定律”和“泼冷水学派”一块上阵。咱就说,阿Q精神咱咱不能学,搁这儿“假装创新”还真能成?品牌贬值难不难受?以前出门逛街遇见奥迪旅行车都得侧着身子、恨不得鞠个躬,顶着四环标,那叫一个范儿;现在字母标糊上,22万买回家,是不是以后买车像批发“土豆白菜”?某些人口口声声说“天价情怀是智商税”,真等二手残值缩水、服务质量拉胯,肯定还得比谁跑得快!什么新技术、一堆堆新词儿,六个月后看电池还抗不抗冻,买家留条“后悔药”都来不及啊。你要夸厂家敢降维,那真是会玩,但夸张了也就那味——“低价圈层的蛋糕,切不切得下就看老少爷们买不买账”!真格的,愿这电动旅行瓦罐,下乡进城都不掉链子,别砸了“奥迪”这金字招牌,那才叫新时期的“新豪华”!
“奥迪旅行车这么大幅度降价、字母标横空出世,是用户终于迎来高奢出淘好时代,还是奥迪‘自割神牌’,内卷到连信仰也甩包袱?你觉得买国产字母标奥迪到底是精明投资还是情怀自降档次?欢迎杠精和真爱粉各抒己见,留言里吵起来才有意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