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U9涨价12万,180万买不买?先说说这事儿。
前段时间,仰望U9 Xtreme那波全球极速纪录弄得挺火爆,官方宣称超越了布加迪。实力摆在那里,粉丝和圈子里一半人还挺激动。但刚刚听销售那边说,U9的售价直接从168万蹭蹭涨到了180万,整整12万!这数字够吓人,我第一反应是——这也涨得太猛了吧?你们觉得这个价位还合理吗?话说回来,有多少买家愿意拿180万买这台车?
我帮朋友去4S店打探了一圈,销售跟我悄悄说:你别看这涨价夸张,这本质是升级换材料了。轻量化碳纤维包裹加强了一波,轮胎、刹车系统也用了更高端货,成本上去了呗。我心想,这材料升级倒是合情合理,但12万涨幅,真是挺让人心疼的。感觉厂家就是趁着纪录光环,顺势拉了价格。
跑题一句,我刚才翻了下老照片,最早那个版本才140万多,几个月不到,140变168,再到180,价格曲线说实话挺刺激。不少车友私下也吐槽,涨价幅度太快,怕买进就亏。毕竟,买车关乎理性吧?不是跟风买股市里那样随便。
说实话,我在研发阶段遇到的情况其实挺像。你做一个复杂产品,成本、供应链变动特别快。有时候一个零部件涨2块钱,累积起来就是成千上万。但把材料换成高端款,再配上限量版身份,似乎也能找个借口往上拉。供应链里讲,轻量化材料贵没错,但要做到量产稳定,成本控制难度就翻倍。这段话先按下不表。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保时捷Taycan或者特斯拉Plaid,这两台车其实各有骚操作。Taycan更注重操控调校,用户反馈说操控质感稳重,特斯拉侧重续航和智能化,价格相近但卖点完全不同。仰望这次涨价以后,180万价格出来,买家还能接受吗?算上各种保险、购置税等,一台U9真的是土豪专用了。
想问你们,在这个价格段,真的有人买限量版的世界最快跑车,还是冲着面子和身份象征?我个人觉得,除非真搞收藏,更多人还是看性价比打算的。毕竟市面上那几个燃油车、纯电超跑配置、续航、服务链条更成熟。
修理工师傅跟我说过一句话:这玩意儿买回去维修保养都麻烦,成本不低,北京这路况你开的开吗?那话别小看,花180万买个天天跑不顺畅的玩意儿,心理落差应该不小。毕竟豪车品牌的后端支持很大程度影响用户满意感。
顺便估算个保值率,从168涨到180,相当于刚买涨价7%,二手市场估计缓慢回调。假设一年折旧20%,这对用户不是好消息,买贵还没跟上价值。虽然数据不是特别精准,但能感受到买车成本攀升压力。
聊研发的朋友说,这波涨价背后还有个隐形因素——芯片和轻量化材料的全球供货紧张。拿材料打比方吧,就像做菜,换成更高档有机食材,价格必涨。供应链环节多了,一个环节小问题,都能引发成本连锁上涨。再爽快点,不同批次产品的材料差异,都可能导致制成不同价格车型,这其实挺普遍的。只是厂商都不愿多解释,生怕挨骂。
顺着这个思路回头看,仰望涨价固然明显,但也可能是在弥补前期价格策略的受损。几个月前,我估计168万对这种世界纪录顶尖跑车来说太低了,厂家应该是没把自己定位定准。现在倒好,涨价直接拉回合适的高端价,甚至有限量版冲击上千万的区间,我觉得也是向市场传递身份信号。你认不认同这种策略,买家实际感受如何,才是问题。
再问问,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这些限量跑车的维护成本?据我打听下来,单次常规保养成本至少要1万块,轮胎一副破个2万起,别说小刮擦,大修动辄几十万。180万买下去,维护环节相当烧钱。这点,普通买家很可能没想足。
说回涨价这事,我其实起初以为这就是一次普通改款。结果发现不仅内部材料升级,连软件系统、驾驶辅助都有升级,咋一看挺良心。可再细想,软件升级和安全更新,这都算成本里该有的,涨12万还是偏高。所以,我刚才说的话有点大,这涨价背后可能不单是成本,也藏着市场策略考量。
仰望U9这波跌宕起伏的价格走势你怎么看?未来几个月,这车会不会再涨?或者降回168?说真的,我也没细想过这波涨价后的二手价值会怎样。大家怎么看?买这台车,当车只是工具,还是摆设和收藏品?你愿意花180万买世界最快跑车吗?或者说,你心里觉得涨价12万,够不够买台二手房的装修费用了?
现实里,这钱花得值不值,可能就看车主那一刻的心情和朋友圈了。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