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傍晚小区门口又堵住了,原因还不是那几辆老年代步电动,白胡子的张婶操着家乡话在跟物业协调——“这车吧,路窄时还真难拐,大型SUV都得往边挪。”按理说,这类车其实从来没全按规矩来过,老李头经常在车友群里“发表高见”,说什么“这东西档案办不了,交警抓一次就得低头。”可没想到最近居然有点松动了。
销售老赵上周在市里开会回来,酒桌边跟我透露,听说咱陵川县交警终于下了个文件,非标电动车,总算能挂临时牌照。师傅小朱半夜修车时还嘀咕,临牌这事原本应该早些年就搞起来——以前碰到邻居来问新买的三轮咋办,除了劝他们别进环城路,实在没啥合法办法。
临时号的事,不少人还没反应过来。县交通队明文说了,到明年8月15前买的非标三四轮车,身份证和票据拿齐就能登记,甚至合格证那种边角纸片也得留着。张叔去年换车忘了留发票,干脆找原销售要复印件。临牌有效期一过再没登记,10月1号就禁止跑大街上了,所以最近不少老人都赶着补手续。
师傅聊起备案那天,顺嘴插了句话:“你知道这玩意儿电池都是杂牌?有的连物流专用板都拼一起卖。”电池续航本地实际测下来,每次刮风下雨都缩水两三公里,靠官方标志基本不准。老年代步车其实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冷风机和写着“豪华座椅”其实就是塑料成色过低,张婶每回坐车出门都要垫件棉裤,说扶手还夹手。
听说山东那边出来个团体标准,有点像是行业内部自律,销售赵哥说这是第一次有技术规范,虽然不是炖锅铁板钉的国标,但总好过“啥厂出啥车”。车友群里透口风,新标准提了安全电流、刹车距离之类,这回再有人拿电缆直接当刹车线,估计连临牌都发不下来。对低速电动车来说,电控板的耐高温其实是个冷门指标,维修师傅提醒过好几次:“夏天路面烤得,烧坏的不少。”
街口交警聊天时随口提了句,自从山东修订了安全法,管三轮四轮可不再铁板一块。新的条款让各县市区自己划定限行时间和路段。张婶那天还抱怨,说啥孙子早上送幼儿园正好遇限时线卡,家里老小得换步行。别的邻居倒觉得方便,说合适就灵活点,禁早晚高峰就能过了,乡下镇上用着不拘,这比以前“省级一刀切”好多了。
顺便补个冷知识,这车其实还自带“无钣金号牌架”,不少买了的人头一眼没发现,直到开进驿道,交警喊住才知道原来是用扎带绑着的。一些厂家的简易雨棚设计,不少老人会误信能挡雪抗风,其实师傅拆下来一拍,塑料薄片都能扇火苗,这安全性可马虎不得。
之前听胡同里说,有个大爷刚买的新车,两星期前雨天路滑,刹车失灵,车冲进树坑,交警来了也只能算“私用事故”。这事群里传开后,大家都开始问备胎和制动泵该咋配,折腾一圈才知道,给这种非标车买原厂配件比找黄牛还难,有时候必须改装才能应付本地路况。
现在这临牌方案下来,老人们都像捡了新活,大部分是觉得能名正言顺地跑了,但小区里也有那种讲究的人,打算明年换车,瞅准新标准下批产品,说电控要防进水、铝合金骨架要加厚。群友小梁自测过,说新厂家的车充一次电能跑50里地,比旧款多五公里。还有养护“八卦”,师傅说充电别贪便宜线,隔壁老郑家充电头老化,前些天着过火,幸亏人醒得早。
至于以后老年代步车的去向,去年市里说方向未定,群里一堆人开玩笑:“临时号过期了,是不是得当马车用?”张叔还搁置了台旧车在他家后院,说等哪天真禁了,改成移动工具棚也不错。至于这些小众车企,高峰期一窝蜂,今年不少倒闭了,师傅唠叨:“活该,没标没质保。”
最后张婶最近总爱拿她那临时号新车串门,有时买菜顺便载邻居老马,路上碰到绕路的限行,俩人还会一路叨咕新标准和续航,谁也没琢磨明白山东那边到底咋落地。要说老年代步车以后啥样,归根结底也就像楼下管家说的——“千万别赶在最后一天去备案,排队能把人熬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