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近有点“不务正业”,放着正经事不干,跑去给所有车企的辅助驾驶,集体念了一道紧箍咒。
这事儿的起因,特别魔幻。本来车企们都在各自的山头修炼,今天你发布一个“城市NOA”,明天我搞一个“全场景领航”,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仿佛明天就能实现共产主义,啊不是,是自动驾驶。用户们呢,也被忽悠瘸了,真以为自己的车是什么赛博神兽,一上车就启动“冥想模式”,手放腿上,眼观手机,把方向盘当成了祖宗牌位,轻易不敢碰一下。
结果呢?坏了菜了。追尾的,撞护栏的,还有在高速上表演原地罚站的,各种典中典事故层出不穷。舆论一发酵,大家才反应过来,原来我们吹了半天的“智能驾驶”,本质上还是个需要你时刻盯着的“智障”驾驶。
于是,工信部看不下去了,直接掀了桌子,不装了,摊牌了。你们这帮浓眉大眼的家伙不是喜欢吹牛逼吗?行,我来帮你们把牛皮吹破。
这次的征求意见稿,讲真,每一条都像是一记精准的耳光,抽在那些“表演艺术家”的脸上。
第一记耳光,叫“动态监测”,翻译成人话就是:杨永信的雷电法王又回来了。
系统会像个魔鬼教官一样,死死盯住你的手和眼睛。你的手只要敢离开方向盘超过一个系统觉得危险的时间,或者你的眼神敢在手机屏幕上多停留零点几秒,它就会立刻开始“念经”。先是温柔提醒:“亲,请专心驾驶哦。”你还不听?行,直接拉响警报,整个车厢里都是世界末日般的蜂鸣。你要是还头铁,觉得“我命由我不由天”,那对不起,系统直接自闭,辅助驾驶功能当场罢工,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十分钟里,任你怎么哀求,它都高冷地不理你。
简直是把成年人当三岁小孩管,但你还别说,有时候真就得这么管!
我作为一个曾经真的拥有过特斯拉,并且完整体验过那套AP系统迭代的中年人,对此感触极深。当年我开着特斯拉的时候,总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是未来战士,是掌握了宇宙真理的男人。但现实很快就教育了我,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的魔幻路况面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窜出个什么样的“道诡异仙”,可能是一个逆行的老头乐,也可能是一个玩闪电战的外卖小哥。在他们面前,你那套基于硅谷工程师美好想象的算法,脆弱得像一张餐巾纸。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价值几万块的硬件和软件,在那一刻,唯一的用处就是高清记录下你撞上他之前的绝望。
所以工信部这招,看似不近人情,实则是看透了本质。它在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告诉你一个真理:这玩意儿,就是个辅助。你才是司机,你才是那个负责把一家老小平安带回家的人。你把它当爹,它就敢让你当场认爹。
第二记耳光,叫“数据黑匣子”,我更愿意称之为“告状小本本”。
以前出了事,车主和车企就开始了漫长的扯皮。车主说:“你这系统有bug,是它自己撞上去的!” 车企说:“我们后台数据显示,是您在关键时刻没有及时接管!” 双方都觉得自己委屈,最后往往不了了之。
现在好了,工信部要求,每辆车都得装一个“组合驾驶辅助数据记录系统”,这玩意儿就像一个随车携带的书记员,能记下2500次关键事件,而且数据存在车端,谁也删不掉,改不了。
以后再出事,别吵吵。数据调出来一看,是系统在梦游,还是你在梦游,一目了然。如果是车企的技术问题,拿着这份铁证,该索赔索赔,该召回召回,谁也别想耍赖。这才是真正的正道的光。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这帮车企比作修仙的都有点抬举他们了,修仙的至少知道天劫来了要硬抗,这帮车企是自己天天在那P图发朋友圈说自己要渡劫了,结果连个筑基期的雷都扛不住。这“告状小本本”就是它们的天劫,以后谁再拿Beta版功能出来割韭菜,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够不够硬。
第三记耳光,最狠,直接打向了车企的营销部门,叫“禁止吹牛逼”。
意见稿明确要求,车企必须在官网、说明书、车载终端上,用初中生都能看懂的大白话,把自家系统的能力边界讲得清清楚楚。L1就是L1,L2就是L2,别一天到晚整那些“准L3”、“L2.99无限接近L4”的花里胡哨的词。你的响应速度是多少,测试场景是哪些,必须列得明明白白。
讲真,我连我家猫主子在想啥都看不懂,这摄像头就能看懂我的眼神?我有时候只是在思考中午吃什么而已。
你必须告诉用户我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必须用加粗、标红、字体放大到瞎子都能看见的程度,告诉用户我不能做什么。
这一下,直接就把很多车企的底裤给扒了。以前是“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现在是“特定路段能辅助,复杂路况请手扶”。以前是“解放双手,畅享旅途”,现在是“手别离开,眼别瞎瞟”。
这种感觉,就像你买了一包“方便面”,包装上画着大块的牛肉和饱满的虾仁,结果打开一看,只有一包干瘪的蔬菜和一小撮调味粉。以前车企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图片仅供参考”,现在工信部要求你必须在包装上注明:“本方便面内不含牛肉和虾仁,想吃请自己加。”
就问你杀伤力大不大?
当然,有人会说,这么一管,辅助驾驶不就成了个“残废”吗?花好几万选装的功能,结果这也不能用,那也有限制,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还没被现实毒打过。
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请客吃饭的存量竞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每家车企都想用一个“遥遥领先”的功能,直接把对手按死在起跑线上。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有些新势力就是想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在这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癫狂氛围下,指望车企们自己保持克制和体面,无异于与虎谋皮。
所以,这个紧箍咒,表面上是在限制功能,实际上是在保护所有人。它保护了消费者,让我们不再被那些虚无缥缈的宣传口号蒙蔽;它也保护了整个行业,避免因为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用无数工程师心血熬成的汤。
所以你看,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辅助驾驶这个被吹上天的赛博义肢,终于要被拉回人间了。它不再是车企用来收割智商税的玄学法器,也不是用户用来在朋友圈炫耀的电子玩具。它会回归它的本质:一个需要你时刻保持敬畏,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帮你一把,但永远无法取代你的工具。
说到底,我们开车图个啥?不就是平平安安出门,高高兴兴回家吗?
这次的紧箍咒,紧的是那些侥幸心理,松的是我们紧绷的安全神经。管的是行业的乱象,护的是咱们老百姓的命。所以,别再抱怨它这也不行,那也不许了。
因为能过,就是能过。能让你安全到家,比任何花里胡哨的功能都重要。这个结论可能有点耍流氓,但它就是这么个理。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